老街管理办公室
—
渭北烤羊腿渭北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个美食,到了渭南不可错过的美味。
渭南时辰包子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所需原料主要是:上白面粉,新鲜猪板油,赤水大葱及秘制调料面等,经制油馅、和面、拌馅、包制、笼蒸五道工序制成。其特点为面细皮白僧帽状,油渗包底呈金黄,馥郁鲜爽,油而不腻,香味悠长。
豆腐泡豆腐泡,是渭南人的经典早餐,可与羊肉泡,包子并称为渭南人三大必吃之早餐。豆腐泡,即豆腐泡馍,豆腐是比豆腐脑略硬的软豆腐,馍是文火烙就的麦面饼,最高境界是略发,配以油泼辣子,干香椿末等秘制调料,吃时,先把馍掰成拇指大的块,连豆腐在锅里过几遍,使热,然后用勺子舀着吃,这是标准吃法。也可直接舀豆腐,就馍吃。吃时必嚼大蒜。
臊子馄饨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针尖馄饨)。大概一百斤面粉,能够包3-5万个这样的小馄饨。做工细致,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好吃好看。
羊肉臊子饸饹韩城人吃羊肉臊子饸饹,一般是现做现吃,这样的好处是新鲜,不会让汤汤水水将饸饹泡坏。吃时大多配有芝麻烧饼,可以就着吃,也可以泡在汤里吃。有人说,传统的吃法,是配着一种特制的黄烧饼,在韩城老城的集市上,还有一家现做现卖,我去看了看,用的是传统的酵母发酵,上边抹有糖饴,在一种上下有火的烙烤炉里烤制,差不多是米黄色,外甜内咸。有人说因曾向皇帝进贡,故称“皇烧饼”。反证中国人总是将一切好东西与皇帝联系起来,只须是皇帝吃过,便应该是好的无疑。
火锅子分砂火锅两种,圆形,分内外两层。内层圆筒状,放木炭火;外层环池形,装各类菜肴。上有盖,下设风筒。华阴人过去来客人几乎家家都用火锅子待客,一求热火,二表隆重,菜以油炸红薯、山药、豆腐、大肉、粉条为主,再加大葱、金针、木耳、蒜苗及五香调料。生火煮熟,有热火又可口,不够吃还可不断增添,以满足客人所需。
麻食泡是华阴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可与西安的羊肉泡发媲美。据说:民国三十年(),陕西省警察局局长马国华回乡竞选国大代表,专门和郗俊等来吃麻食。
麻食做工精细,色味俱全,碗面漂一层油泼辣子和飘香的大油珠子,似云版上的明星,又若锦缎上的宝石。透过油层,碧玉般的豆腐块、黄金般的粉条、银白色的葱节、火黄色的蒜沫若隐若现,切成块的锅盔馍埋在下边,手一端碗,香气扑鼻。
大刀面大刀面是华山的特色面食,名字和华山一样有气魄。顾名思义,大刀切的面叫大刀面。浇上事先调好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调入醋、盐、辣子油,即可食用。
特点: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油擀馍油馍又名油擀馍,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小吃,圆圆的外型,里软外焦,十分可口。以前农家人日子过得比较穷,逢年过节,只有家里来重要亲戚的时候,才会烙油馍给对方吃,算是上好的招待了。
烙油馍一般选用的都是上等的麦面,用农作物的秸秆做燃料,锅一定要用生铁铸成,因为只有这样烙出来的馍才里软外焦,酥脆可口。农家人讲究农作物秸秆燃烧温度比较平和,火焰可以燎满整个大锅底部,这样避免了馍因受热不均而糊。
老潼关肉夹馍肉夹馍是潼关风味名吃的极品之一。
作法:用精制面粉拌猪油和好,在特别的烤炉内烤制。出来的成品是千层烧饼,特别酥软,口感极佳。用五花肉用特制的配方以及调料煮熟。肉质细腻,芳香扑鼻。被誉为“东方三明治”。
潼关的肉夹馍与外地(特别是西安的腊汁肉夹馍)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一定要用刚出炉的烧饼夹煮好的冷肉,俗称“热馍夹凉肉”,这是最传统的吃法。
贲秃娃“卤烧鸡”潼关驰名小吃—卤烧鸡,是制作能手贲秃娃的产品。秃娃又名贲忠胜,年轻时无职业,旧社会染上了吸食鸦片的嗜好,家有四口人,日子贫困,家贫如洗。后有友人苏跛子(医生)为他传授卤蒸烧鸡制作方法。该人立志好学,并热心从事这一行业,于年(民国十三年)开始与其妻精心制作经营这一小吃,在潼关享有50年之声誉。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肉嫩汤鲜,老少咸宜,汤用尽,碗底无星点沉渣。可作汤菜,亦可冷拼,宴席家常两便。
黄河鲇鱼汤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深圳不知道钱少,不到潼关不知道黄河鲶鱼汤有多好。潼关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汇集天下美食,酱菜、鸭片汤、肉夹馍、烩饼、麻食泡馍等传统小吃脍灸人口,誉满三秦。
现在在潼关不仅可以享受到这些传统的美食,更可以享受到黄河鲶鱼汤。鲶鱼汤,潼关独有,号称黄河第一汤。鲶鱼其身通黄,无鳞肉厚,营养丰富。鲶鱼汤是把鲶鱼经慢火煮炖而成,其色乳白,味道鲜美。鲶鱼汤不少地方都有,以潼关为最。这主要是因为黄渭河潼关段是鲶鱼最适合生长的优生区,再加上潼关独特的水质,更是如虎添翼。
潼关酱菜潼关酱菜久负盛名,品种有八宝小菜、什锦包瓜、连皮酱笋等,色泽鲜润、晶莹透亮、质脆爽口、口味醇厚,素有“十里放香”之称。历来都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金丝蜜枣金丝蜜枣又称京式蜜枣、北式蜜枣,是我国三大蜜枣之一(另2种是徽式和桂式蜜枣),呈琥珀色,透明或半透明,素有金丝琥珀之称,驰名中外。
大荔炉齿面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原料有面粉、猪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21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大荔月牙烧饼大荔月牙烧饼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有些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又有若干层层,油油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香香的。
后来听到关于月芽烧饼的歌谣,进一步印证了我的直觉。那歌谣有多种版本。有的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有的在“热吃脆,冷吃酥”之后,加了个“沙温吃了不咳嗽”。“沙温”,关中方言,形容那温度不热不冷,正好合适。还有的说:“南京到北京,同州城里好烧饼,拈起轻,摸着厚,里面空空能夹肉”。当然,不只能夹肉,也能夹各种蔬菜,夹鸡蛋,肉夹馍,菜夹馍,蛋夹馍。
蜜汁轱辘蜜汁轱辘源于何时,无从考究。这是一道久负盛名的同州名菜,因其状为球体,当地把这种形体的东西俗称轱辘,所以也把种用大油、淀粉适当配置,用煎油炸过,又勾以蜜称汁(今多用白糖)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甜油润的这一道菜叫蜜法轱鹿。
大荔枣肉沫糊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地三大宝之一的‘马牙枣为主料制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
八宝辣子“油泼辣子一道菜”是关中民俗,蒲城人把它丰富了,油泼辣子之外,加入肉蔬,使这道菜更加名副其实。八宝辣子是蒲城最传统的一道菜。配料众多,故名“八宝”。其原料并非固定不变,可多可少。但有三样是不可少的,一是辣椒面,二是咸菜丁,三是大肉丁。其他可因季节不同,就地取材,再加入别的料。最终成品颜色红、绿、白、黄、黑,煞是热闹好看,口感也会“群星荟萃”。不过,一辣二咸三香仍是八宝辣子的根本。
端上来一碗,别说吃,先是搭眼一看,就让人流口水。用筷子挑起来一尝,那香、那味,真陶醉得回不过神来。一顿饭吃完,人也精神了,红光满面,鼻头冒汗,浑身上下都感到舒坦。近年来,八宝肉辣子经不断改良,已不仅是蒲城人的绝活,更是陕西乃至全国人民向往的美味。
面辣子面辣子,也有叫蒸辣子模糊的。其法,用小麦面粉为主料,掺以豆腐丝、木耳丝、粉条碎节等等普通蔬菜通通放到一个盆子里头,加盐、味精、蒜片等调料,开水烫至半熟后,倒人油泼辣子,搅拌均匀,再上笼蒸,成品呈稠糨糊状。吃法:多用来泡馒头。是一种最简单的小菜类食品。多少可以与街上叫卖的胡拉汤相比较。
水盆羊肉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蒲城、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以剔骨“同羊”肉、骨头、桂皮、花椒、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
澄县三翻饼三翻饼,为澄城县有名小吃。因制作时需三翻三卷,故得名。此饼以上等白面粉、白糖、冰糖渣、熟猪油、清红丝、玫瑰酱、菜籽油为原料,经过擀制面皮、制作酥面、炮制内馅、入油炸几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松,入口沁甜又耐贮藏等特点。可存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之特点。此饼在同州内外,远近闻名。
麦子泡麦子泡属于陕西澄城县的本地小吃,仅限与澄城本地,不为外人所知。麦子泡是以大麦籽入锅熬汤,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木耳等,上面一层红油辣子,最不可缺者得有一些猪下水,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极美味。但这多是澄县街上卖的麦子泡,与最原生态的麦子泡相差颇大。
豆腐包子白水豆腐包子以前只是白水县地方小吃,但是如今这小包子也开始挺进大市场,在西安市场都有了一席之地。白水豆腐包子素以白水豆腐白而细、软而筋而得名。
辣子汤辣子汤,其有几大特点:“看上去很红,吃起来不辣;看着不冒气,却小心烫口;看上去很油,吃起来却不腻”,味道极为香醇,本来吃法是一个人舀上一碗,泡个蒸馍,吃起来极香,吃完再来一碗,但很多时候人们为了多吃一点,馍很少吃,只是吃汤.吃毕个个显出神清气爽,十分过瘾,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合阳踅面“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合阳踅面。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在合阳,在东府,那都是相当有名。而在合阳当地流传的这句“没吃踅面没看线(戏),没有到过合阳县”,就更加说明了踅面在合阳人生活中的重要。
荞面煎饼荞面煎饼,当地人称为“红油馇子”。这种荞面煎饼的形成大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初是摊完踅面后,有熟人来让摊个小些的,烙熟,吃起来感觉味道不错,从此便形成在大鏊上摊小煎饼的方式。再后来裹上调料,形成一种新的小吃。煎饼摊好,盖上净白布稍微捂一下,使其变软。然后放上红油辣子、葱花、大油、盐末和柿子醋,重新上鏊加热,让大油化开。再轻轻用手揉搓,使调料混合均匀,卷起装碗,递于食者。荞面煎饼软和筋道,加上葱香以及醋与辣子掺和后的特殊味道,大开胃口,直吃得口中吸溜,头上冒汗,却越嚼越香,吃上两三张才过瘾。
羊肉糊饽民俗归民俗,这馋还是要解的,况且越是得不到的东西那就越想。以鲜美为特点的关中传统美食--羊肉糊饽,以渭南合阳的黑池镇所产最为有名。黑池羊肉糊饽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煮羊肉要用大茴、肉桂、荜拨、良姜、胡椒、茴香、表盐、草蔻、丁香等十种调料,烹饪时对火候也非常讲究。
烙饼用烫面,加入盐、碱水后慢慢揉匀,擀成直径为一尺左右的圆饼,然后上鏊,烙至脆黄为止,讲究均匀没有焦糊的黑点,烙出的面饼香、薄且筋道,将其折叠起来,再用刀切成三寸左右长、宽窄均匀的细条,吃的时候不能用大锅煮,而是讲究炒瓢或小铁锅,每次只能煮一盘或两盘。
辣子豆腐流行于县西南的路井、独店、孟庄一带。先把豆腐切块放入带调料的汤中煮20分钟;再煎好哨子。内容有油炸豆腐、萝卜丁、莲菜丁、肥肠等;再烧好猪油、清油相搀合的油泼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备用。吃时先舀豆腐,再搭梢子,最后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富平庄里“合儿饼”柿饼又称合儿饼,富平庄里“合儿饼”,产于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它以加工精细,肉质柔软,红亮透明,柿霜白厚,味香醇厚,甘甜如蜜,营养丰富,经久不变,成为陕西畅销国内外的传统土特名产之一。因其将两个柿饼并蒂相对合在一起包装,故而得名。
富平太后饼“太后饼”是渭南市富平县的风味小吃,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原料配方白面粉5千克猪板油2千克花椒少许、大茴香、桂皮、蜂蜜、精盐适量。外皮焦黄酥脆,皮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
流曲琼锅糖琼锅糖:是名誉三秦的地方特产,由富平县流曲镇生产的琼锅糖驰名四海。自明、清以来为历年宫廷贡品,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琼锅糖采用流曲特有的优质井水与陕北产精选优质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灶糖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有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黑芝麻与其他辅料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切成条或片,既成香味醇郁的风味食品琼锅糖。该糖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因其香脆,口食味美,做工考究,为纯天然食品,稀有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