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吉(—年),字元善,号瑞泉,明代渭南县田市里秦家堡(今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人。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浙江绍兴知府。心学大儒王阳明的得意弟子。
大明渭南秦村堡
在浙江绍兴知府任上,政学合一,教化民众,兴利除弊,政绩卓著,良重一时。回乡后在渭南六姑泉附近建湭西书院,著述讲学十余年。他是将王阳明心学传入关中的第一人,创办渭南书院的第一人,编撰渭南县志的第一人,对关中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是渭南城历史文化的灵魂人物。
王阳明
作文:慧心朴质文采风流
南大吉天性聪颖,慧心朴质,少年时期就以古文辞章闻名于世。尝赋诗言怀,诗曰:
谁谓予婴小?忽焉十五龄。独念前贤训,尧舜皆可并。
二十四岁进士及第,驰骋词翰之场十余年,日能数千言,与武功康海等名流之士,相交甚欢。史家评论说,南大吉“五言诗颇稳帖,无秦人忼厉之气”。有《少陵纯音》、《瑞泉集》等传世。
瑞泉南伯子集序
南大吉晚年写了一首诗《示门人》,回忆平生:
昔我在英龄,驾车词赋场。
朝夕工步骤,追踪班与杨。
中岁遇达人,授我大道方。
归来三秦地,坠绪何茫茫。
前访周公迹,后窃横渠芳。
愿言偕数子,教学此相将。
诗中回顾了自己从辞赋到“大道方”的学术转向,并表明了将沿着先儒周公、张载的足迹,承继关学传统,在关中宣讲心学、弘扬圣道的志向和决心。
南大吉乡试榜
为官:励精图治政绩赫然
南大吉三十五岁时出任绍兴知府,在这里他遇到京城会试时的主考官——名震天下的王阳明。他与先生情感甚笃,志趣相投,朝夕讲论,深悟其致良知之旨、治学之政,为弘大、传播、践行其心学不遗余力。
南大吉重建稽山书院,修缮龙首书院、万松书院,作为王阳明的讲学之所。又冒着生命危险,校续刻印《传习录》,风示天下。并亲为作序,对心学教化世人、治国安民充满了期待。南大吉对心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娥庙
南大吉认为,为政的根本在于“亲民”。他励精图治、劳身公务,忠实实践“心学治政”的主张。他不畏险阻,顶住漫天诽谤,整治吏署,均平赋役,劝农耕作,秉公断案,修礼明义,重修南镇山神庙、曹娥庙、城堞、府衙,疏浚绍兴的府河、运河和若耶溪,治水安民、为民兴利,越地风气为之剧变,老百姓称其为“严父”、“慈母”,“真吾师也”。
大禹陵
南大吉重修禹庙,营建大禹陵园。亲笔书写了敦厚端严的“大禹陵”三字。碑石至今仍矗立在大禹陵园之中。
南大吉刚正豪旷,与权贵多有不合。当朝厌恶王阳明心学,大计时受到牵累,从绍兴知府任上被贬黜回乡。王阳明却肯定南大吉的为人和学问,称他为“关中豪杰”,盛赞其持守人生大道。
南大吉手书
办学:兴学传道经世致用
南大吉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回乡先后在渭南田市里的秦村、启善寺宣讲心学。嘉靖八年夏四月,他在湭河西岸的六姑泉附近,建成湭西书院(湭西草堂)。收训其子侄门人,讲良知之学,传圣贤之道,以教化引导读书人,从而影响社会与民众。
南大吉将关学与王阳明心学思想融汇贯通,讲求自我修养和端正品行,尤其看重道德人伦的重要作用。其学“以致良知为宗旨,以慎独改过为致知工夫”,以追求“道化”为理想境界,并特别告诫人们要警惕陷入“物化”之中。
明代湭西书院图
南大吉十余年坚守在湭西书院,勤勤恳恳、砥砺操行,潜心从事学问和教学,直至去世。从其《秋晓发秦村复诸生讲约》诗中,可见一个秋天的早晨,他从秦村家中出发,前往湭西书院讲学的情形:
凌晨渡清渭,泛泛杨松船。
凭轼登修坂,锵弯度远垌。
……
丹书何肃肃,千载垂吉凶。
愿立同此佩,永为盘上铭。
湭西书院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子弟。出其门者大多数位至方岳、文行名世,与人和而有容,当官任事则毅然有执。较为著名者有薛腾蛟(字时化,号南冈山人)、王麟(字季灵,称石鼓先生)、裴贞(字一卿,号灵阴)等。
南大吉的讲学活动,给信守程朱之学的关中地区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关学从原来的保守逐渐趋于开放和成熟。
著史:考论严谨述作宏富
明清渭南县经济发达,文教兴盛,人才辈出。世家大族,蔚为壮观。最为显赫的,莫过于渭北的南氏家族。家族七世涌现出十三位文人学士,其中进士十位,个个官声清洁,政绩赫然,大多有作品传世。南氏也被誉为“关中文献世家”。
明清以来,临渭区历史上共编撰县志十部,前三部都是由南家主编。第一部《渭南志》,正是由南大吉负责编撰的。
天启渭南县志序书影
渭南县志自序
在湭西书院讲学期间,渭南知县辛万钧请他撰《渭南志》。南大吉在父亲遗稿的基础上,与弟子“旁搜博考,包罗兼括”、“分类校勘”,历时三月,于当年秋天纂成。这部志书,上溯秦汉以往,下至嘉靖十八年。有图二卷(诸图上、下)、表四卷(易置、官师、户口、选举、恩例)、考五卷(封域、建置、风土、祠祀上、下)、传七卷(官职、迁寓、人物、列女、杂记、叙传),共十八卷、二十一篇。
南大吉对待史实严谨客观,他在“风土考”中提出了“天下大本”的思想:“风俗者,天下之大本。政教者,治世之先务。天下之治乱,系乎风俗者”。因此,为了国家兴盛,就需要在风俗的评价与改善方面有所作为。
南大吉墓残碑
该志手抄本现存上海图书馆,刻本存台北博物院。其学生、巡抚河南佥都御史李宗枢为之作序。称之为“实录”,誉南“有良史之才”。其史学著作还有《绍兴志》等。
南大吉以古文、方志鸣世,尚友讲学,一生致力于“心学”的传播,以躬行礼教为本,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北方“关学”的代表人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