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餬饽:合阳黑池镇的羊肉餬饽曾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餬饽有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过去曾有“宁吃一盘餬饽、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谚,可见其受群众欢迎的程度。
麦子泡:陕西澄城县的本地小吃,仅限与澄城本地,不为外人所知。麦子泡是以大麦籽入锅熬汤,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木耳等,上面一层红油辣子,最不可缺者得有一些猪下水,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极美味。
水盆羊肉:看到这个,千万别把它跟羊肉泡馍混淆了,此羊肉非彼羊肉。水盆羊肉由商朝的“羊羹”发展而来的,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不仅味道刺激,还有祛暑的功效。水盆羊肉肉烂汤清,鲜嫩爽适,味美可口,如与烧饼同吃,并佐以青蒜、芫荽、泡菜,则风味尤美。
羊肉糊卜:是韩城一大特色饮食,操作工序非常麻烦。上等的农家自磨面和的不软不硬,手擀成圆形的面片后,再切成鼠标垫那么大小,放到油光的铁烙饼锅上,缓缓的火候,烙到六七分熟的时候取下来,然后,象切面条一样,切成韭叶那么宽,糊卜的手工制作就算完成了。其味道香辣,深受陕西人民的喜爱。
三池削面:与山西刀削面在原料和工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三池削面原料选用荞面而不是麦面;削面的刀用平刀,削出的面条长、薄厚均匀,而不是那种中间大、两头尖的面鱼鱼;盛面不用碗而用平盘。
太后饼:是陕西省富平县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相传创制于汉代,系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御厨所擅长,太后喜食,故而得名。由面粉和猪油等制成。特点是油而不腻。
月牙烧饼:因外形酷似月牙而得名,其表皮黄亮,外脆内软。大荔人吃月牙烧饼,一般是跟清汤羊肉一起吃的,也就是要夹了羊肉来吃。半个烧饼,又是有着层层的半个烧饼,中间是空的,倒是非常适宜于夹了肉吃。
踅面:是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其历史非茶馆悠久,相传西汉高祖3年(公元前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是很好的降糖降脂保健方便食品。
合阳踅面:是陕西关中地区合阳人的传统食品,是以荞麦面、面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面食小吃。其特点是:以荞麦面、面粉混匀后烙成的大饼,切成面条状过水后加红薯粉鱼鱼,加入各种佐料,闻其味香、面条劲道、鱼鱼爽滑。其结合了多种粗纤维、高蛋白原料在其中。
带把肘子:大荔带把肘子源远流长。传说,明朝弘治年间,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城里有个厨师叫李玉山,技艺精湛,做得一手好菜。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饸饹,分为小麦面饸饹和荞麦面饸饹,而荞麦面饸饹比小麦面饸饹更美味,陕西大多数县市的老百姓都会做,各地的制作工艺也大同小异,口味自然有所不同,至于起源于那朝那代已无从考究。
八宝辣子:辣子是百吃不厌的一道菜,虽然它不一定出席在大型宴会上,但却成为渭北地带广为流传的名食,也有人称其为什锦辣子或酱辣子。它的色泽红中带黑,肉厚油大,入水不沉,辣香纯正,质地优良,素有“辣中之王”之美称,这为它成为八宝辣子的重要材料起到了决定作用。今以八种原料(干辣椒和胡萝卜、蒜苗、土豆丁、油炸花生米、玫瑰咸菜、炸豆腐、肉末),佐以秦椒配制而成的八宝肉辣子经不断改良,已不仅是蒲城人的绝活,更是陕西乃至全国人民向往的美味。
白水豆腐瓢四圣遗风、白水味道。
渭南市、白水县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古城,坐落于陕西省东北部。邻铜川、通黄陵、枕黄龙、望洛川、扶宜君、观蒲城、接澄城,地住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汇处,也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咽喉要道,沟壑、河流纵横,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据白水县志(梁志)记载,白水县尧禾镇所做豆腐瓢始于明朝。白水素以豆腐出名,“豆腐瓢”里面融合了白水各种豆腐。有:白豆腐、炸豆腐、豆腐丸子、豆腐皮等,还有猪大肠、肉片、粉带、海带、蘑菇、木耳,大豆芽、油菜等配菜。泡个蒸馍咥起来味道嘹咋咧,看起来有点像大烩菜,但是又与众不同,这道菜汤很讲究。它的特点:红而不辣,油而不腻,吃起来口味香浓,豆香味浓。非常美味,确实值得一尝。
最底部有评论区,你参与了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