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微渭南”了解渭南身边事
身份证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必备,不过,身份证上信息泄露也给不少人的生活带来了麻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公安部终于放出了“大招”
电子身份证即将载入手机卡
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简单来说,eID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它既不是明文的身份信息,也不是像身份证那样的证件。
电子身份标识有何作用?
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这将极大降低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保障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权益!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eID载入手机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包括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食药检查等方面,eID都将大显身手。
文末温馨提示: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1保护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及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不要随意把这些信息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告诉别人,无论您认为这个人多么可靠。
2保护私人电脑和手机安全。如通过安装防火墙等方式,阻止入侵者远程访问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使用复杂密码,提高黑客破解密码难度。不用电脑时,一定要关机。
3合理清理“信息垃圾”。丢掉含有私人信息的文件前,先清理个人隐私。
4仔细阅读银行对账单、账单及信用卡报告,确认没有可疑交易。
5网上购物需要注意:首先,在输入信用卡和个人信息之前确认网站是否安全。
如果发现有人利用您的个人信息损害您的任何权益,应立刻报警。
来源: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财经早餐、证券时报、财联社、河北日报、工人日报等
底部推广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