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里在渭南某中学执教8年的刘老师,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犹豫——要不要跳槽到西安去。10年前她从西安文理学院师范专业毕业,辗转进入这所陕西东府的省级示范中学,在同批毕业生中也算运气好。图自:摄图网但近几年,她的许多同事先后进了西安,执教买房落户,顺便把孩子也带入了五大名校。工资更是可观,月薪能拿到1.5万元,一年顶自己两年多。辛苦确实辛苦,但在重点中学当一线教师哪个不辛苦?在这个春天,她已经投了三份简历,两份有了下文,但她还在犹豫。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西安市将在三年内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基本原则是:居住区户数户及以上的,必须有一座幼儿园;户及以上的,要有一所小学;3万人口的区域,必须建一所初中。建筑操场教室跑道等各类硬件都好说,有钱就能堆起来,而这次西安决心很大,全力财政保障,但是教师缺口尤其是优质师资,绝非花钱就可轻易配齐。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谁都明白,每年高校毕业的师范生和有流动意向想跳槽的优秀师资是有限的,能不能如愿招到“符合条件”的好老师,决不能靠运气,还要靠手段、做工作。实际上,为加强基础教育,全国各地的“抢教师大战”早已开打。深圳几家所谓名校曾纷纷宣扬战绩。如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宣称:他们一次招聘届毕业生20人执教,19人毕业自清华、北大,其13人为清北本硕连读,1人为北师大本硕连读,20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深圳中学也不甘示弱:说他们早在届就招聘28名应届毕业生,北大10人,清华5人,其中4个博士,24个硕士。深圳市龙华区校园招聘直接喊价,“本科生年薪26万,研究生28万,博士奖励20万……”,其实,南外高中也好,深圳中学也罢,与西安五大名校比起来“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提鞋也赶不上”,只是沾了深圳的财大气粗的光而已。比如南外高中年创办,办学第五年才实现“清华大学零突破”,仅此一点,在西安根本提不上串。有钱的地方靠待遇招人,缺钱的地方靠什么?只能靠政策。为了给新建改建学校配齐教师,西安市咬牙出了“狠招”:保障编制和薪资兜底。也就是说,来了有编制(不再是合同工),薪资不少拿(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首先是保障编制配备。按照统一编制标准,年3月前,完成全市教职工编制核定,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做到应编尽编、应配尽配。按此时间表,近期招聘的教师编制应该有保证。同时建立市区县两级“事业编制周转池”,周转编制优先用于教育。及时配齐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缺编教师和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学校所需教师。其次加大师资激励力度。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单列班主任津贴。落实区县责任督学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特别是沿秦岭北麓区县教师生活补助及交流轮岗教师交通生活补助标准,并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当然,这两项政策有多大吸引力,还有待观察。但不管怎样,招聘教师正在成为西安市各区县教育局当前的最紧要工作。数据显示,年西安市打算通过“进校园”招聘、公费师范生招聘、高层次及紧缺教师招聘、统一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等5种方式,共计划招聘教师人(含西咸新区人)。其中,13个区县计划招聘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计划招聘人,8个新区、开发区计划招聘人。受疫情影响,截至3月全市仅完成招聘人,目前正在进行高层次教师招聘人。4月下旬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含蓝田县、周至县特岗教师招聘人)。4月18日,西安市人社局一则公告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