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
渭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记者:韩爽合阳融媒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农村最普惠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的最大短板之一来抓,打出了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的环境整治“组合拳”,让农村群众--“村在景中建,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望逐步变为现实。
临渭区桥南镇寺峪口村位于清明山脚下,过去由于基础设施差,这座背靠青山的村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垃圾随地倒”,群众十分不满。为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在临渭区大力支持下,寺峪口村进行了主巷道排水管道修铺、污水处理、综合提升美化、亮化、绿化等改造。如今,寺峪口村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民居院落错落有致,巷道整洁干净,通村水泥路宽阔平整。村子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村子旁的垃圾处理场,让该村的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置,村里还建立起了卫生保洁制度。
临渭区桥南镇寺峪口村保洁员张亚平:以前这巷道又不整齐又不那个,卫生不是说那么整洁的,现在叫我们扫的话,给人家一扫,统一倒到垃圾箱,有车来回每天就拉走了。巷道现在也干净了,再就是污水沟基本都修了,群众也满意了。
在改善村子基础建设的同时,为了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我市对人居环境恶劣的村子实施了整村搬迁。合阳县岔峪村东临黄河,是黄河支流徐水河入黄河前经过的最后一个村子。过去的岔峪村,坐落于河滩最低洼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时常面临黄河倒灌、徐水泛滥和山体滑坡等多重威胁,村民居住环境较为恶劣,年村子实施了整体搬迁,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村民雷永奇:原来是住的高的低的,住的分散太,从东头一直住到外面了,比那大村子占地面积还大,有些地方可当真危险,那有此窑壁高,时间长了滑坡哩,现在这安全了。我给你说这就跟城里人住的单元式的,跟城里住下的结构啥都一样,美得很。
为创建生态宜居村庄,岔峪村投资实施了徐水河河道景观改造治理工程,栽植各类景观绿化苗木余株,绿化面积平方米,休闲文化公园2万平方米。如今,行车沿黄公路走近岔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段宽敞整洁的村道。青砖蓝瓦的仿古式徽派独立院落整齐有序,景观绿化苗木生机盎然,凸显出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
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党支部书记雷武义:前一段时间我们制定了一个短期的岔峪村五年发展规划,想在明年的时候建成养蜂场,农家这一种鸡、猪的散养场,也就说是把咱这个小村子真正打造成沿黄公路西岸的一个最美驿站。通过这五年的努力使我村每家每户收入达到5至8万块钱。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自然村户户通照明电,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农村通村路达到%,完成村庄绿化个,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个;全市93.0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个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管控。全市共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6个,22个村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