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冬梅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教育局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总要求,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确保教育扶贫十大成效“交好账”“收好官”。精准控辍保学,“一个不能少”更有保障建立年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数据库,建立三类四级档案台账,确保数据精准。实施动态监测,实现数据共建共享。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共管机制。规范学籍管理,落实学生流失劝返登记报告制度。严格依法控辍,加大劝返力度,一生一案,因人施策,确保学生劝得回、留得住,对不能随班就读的学生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控辍目标,全县建档立卡学生无失学、零辍学,筑牢了教育扶贫底线。合阳县城关小学教师对帮扶学生进行作业辅导(本文图片由合阳县教育局提供)精准资助管理,政策落实更到位落实国家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职“一免一助”等教育惠民政策,建成县、校两级贫困学生信息库,实施信息库的动态管理,全学段跟踪资助,建立起从学前到大学的“一条龙”资助帮扶机制。近3年累计资助5.6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更均衡近年来累计投资10亿元,建设高中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所、幼儿园4所,增加学位余个,在全市率先消除了大班额。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投资2亿余元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凤凰路小学、恒大幼儿园的建成投用,切实保障了万众社区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免试入学。今年投资余万元,完成了79所校园的旱厕改造任务,旱厕改造工作经验在全省进行交流。投资余万元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创新“教育三扶”,贫困学生成长更暖心创新开展“教育三扶”工作。全县学校建立党员、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关系,从扶志向、扶学业、扶生活三方面开展工作,每周一次作业辅导、一次兴趣培养,每月一次励志教育,每学期一次生活资助,落实贫困学生的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励志教育和生活资助等日常帮教措施,保障了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得到学校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合阳县新池中心小学组织贫困学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研学旅行落实惠民政策,教育发展更公平全面落实中、省、市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3万多名中小学生吃上了放心营养餐。同时加大学前教育惠民力度,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9.19%。同时落实中考倾斜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中考下延10分录取。提高师资力量,乡村教育更有活力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暖心工程”,大力改善农村教师办公生活条件;按区域、依岗位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奖励性补贴、职称岗位等级工资,实现教师人均工资高于公务员。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每年选派70余名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鼓励支持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分层分类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工作,两年来培训教师上万名。开展技能培训,服务“三农”更专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优势,借助优质的职教服务资源,面向全县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的“两后生”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助力精准脱贫。县职教中心成立“古莘三农服务苑”,深入偏远镇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合阳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看望贫困村学生加强校地合作,振兴乡村更有力量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先后组织贫困学生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合阳中学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出台合阳籍考生免费就读和生活费补助政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研究生支教团18人在合阳乡村支教,并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关系,为合阳县捐助扶贫资金万元,有力助推乡村教育振兴。提升宣传力度,典型推广更有引领力加大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深入挖掘总结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将讲好教育扶贫故事、评选优秀教育扶贫案例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形式开展“成长路上你我同行”教育扶贫成效展示活动,《合阳县多措并举挖潜能强化脱贫辐射力》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教育“三扶”故事拍摄的微电影《暖》获得全国一等奖;百余篇教育扶贫信息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陕西日报》《教师报》等媒体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tq/1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