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版《白鹿原》
日前,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承办的话剧《白鹿原》,分别在在中国剧院、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好评如潮。该剧根据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改编,由孟冰编剧,胡宗琪导演,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主演。
《白鹿原》原著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并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年,大导林兆华就曾将《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由濮存昕、宋丹丹、郭达主演。而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张雨绮、段奕宏等主演的电影版于年上映,褒贬不一。
话剧版《白鹿原》
田小娥的尸骨被焚烧镇于塔下,彩蝶翩然飞舞,老腔隐约滑过,观众噤若寒蝉。随谭维维一声吼刷爆朋友圈的华阴老腔,被导演胡宗琪拿来,异常克制地嵌入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现场带给人的心灵冲撞,远非小屏幕里的综艺或春晚节目能比。
这台操着陕西话、说着陕西事的大戏中,有着能让老腔充分展示魅力的适宜土壤。比起林兆华多年前执导的北京人艺版同名话剧对之的使用,若有若无甚至比高亢亮嗓,更能勾连陈忠实原著中原上众人难绕过的、被“祠堂”倾轧的命运。
电影版《白鹿原》
两版《白鹿原》虽共用孟冰的剧本,陕西人艺版并不因北京人艺版珠玉在前而自乱阵脚,华阴老腔的妙用之外,更为地道的方言拉近的不止陕西籍观众与台上演员的距离,巧借的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更引领台下在座不分来自何方,均能触摸鸿篇巨著的脉搏。
歌队今时几乎淡出戏剧舞台,但在古希腊悲剧中,歌队催生悲剧,参与叙事、抒情并兼具教化功用。索福克洛斯的《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命运悲剧,便由歌队一步步向观众揭示,观众也是在歌队对难逆神谕的俄狄浦斯的同情与指责中,对他生出怜悯,更加敬畏神灵。
《俄狄浦斯》
日前,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的《俄狄浦斯》亮相首都剧场邀请展,它将《俄狄浦斯王》与索福克洛斯另一部“忒拜剧”、鲜为人知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共冶一炉,以现代视角解构原作,原本为救民于水火而勇敢直面残酷人生的俄狄浦斯,几乎是被迫着,摘掉了头顶的王冠。整齐的歌队虽被拆解为身兼多个角色的群演,但依旧见证俄狄浦斯如何被动着迈向深渊。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中的村民设置,是对古希腊悲剧里的歌队古典意义上的借鉴,不能与当下舞台惯见的一众配角同语。该剧伊始,白嘉轩与鹿子霖换地一场戏,原著中深藏于白嘉轩心中,连老娘都隐瞒的“发家致富”密径,被穿着清一色服装的村民公开谈论,观众深知此种“昭告天下”仅针对台下,代入体味的是白嘉轩的暗爽。
林兆华版《白鹿原》
此后,剧中数次出现歌队,他们在青砖门楼自由推移构建的多种生活场景中,或众议人物,或助推剧情,三个多小时的话剧能尽忠近50万字的原著,并且没有抽掉小说中的任何一组人物或一条线索,充当缝补角色的“群口”功不可没。而歌队在特定场景中的出现,比如下半场朱先生死时,拿出白绫卧于椅上,村民上台将他包围,齐声道出“朱先生死了”,则深化悲剧主旨。
与歌队的齐整对应的是,全剧所有演员均贡献出高水准的表演,是真正意义上的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正因如此,该剧时间虽比通常的话剧长上许多,台上一举一动却能始终将台下牵引,加上节奏把握得当毫无拖沓,不久前京津两地连演获得一致叫好,也就不足为奇。如果有美中不足,因舞美略带拙笨,下半场频繁切换场景时,虽有恰当的音乐配合,过多的暗场仍将悲剧意味削弱,但这不影响全局。
梅生戏剧工作者
但请叫他小说家,
虽然他尚没写出过像样的小说,
一脸尴尬。
梅生戏剧工作者。但请叫他小说家,虽然他尚没写出过像样的小说,一脸尴尬。梅生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