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是原来渭南县的所在地,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其四字格俗语是渭南方言中富有表现力、地方味很浓的一种表达格式,如“可里马嚓”、“圆圪嘟嘟”、“瓷麻咕咚”、“利汤寡水”等。这些词语最大的特点是口语性和通俗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的构词特点,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个性化的词缀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和普通话中合成词的构词类型基本相同,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但后两种类型在渭南方言中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结构形式独具特色。
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普通话词汇中的附加式主要有前缀和后缀两种,中缀很少。而在渭南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中,前缀数量较少,主要是中缀和后缀。
中缀常见的有“里”、“不”、“圪”三种,具体格式有“A里BC”“A不BB”“A圪BB”。如:
A里BC
A不BB
A圪BB
可里马嚓
圪里拐弯
毛里杂碎
稀里哗啦
杂里哇唰
吱里哇啦
棉不腾腾
黏不兮兮
蹑不登登
软不塌塌
热不烘烘
甜不唧唧
干圪巴巴
绿圪英英
齐圪簇簇
软圪笼笼
硬圪铮铮
圆圪嘟嘟
后缀常见的有“棱登”、“赖害”、“麻咕咚”、“咕隆咚”、“刺刺”“兮兮”“四兮”、“麻失确”,如:
词缀
例词
棱登
瓷不棱登、二不棱登、红不棱登、花不棱登、蹑不棱登
赖害
普稀赖害、瓜不赖害、松稀赖害、稀不赖害、奴不赖害
麻咕咚
瓷麻咕咚、黑麻咕咚、乱麻咕咚、黏麻咕咚、油麻咕咚
咕隆咚
黑咕隆咚、泥咕隆咚、软咕隆咚、稀咕隆咚、稠咕隆咚
刺刺
红不刺刺、水不刺刺、甜不刺刺、松不刺刺、稀不刺刺
兮兮
黏不兮兮、奴不兮兮、瓜不兮兮、可怜兮兮
四兮
扁塌四兮、黏麻四兮、奴麻四兮、肿胖四兮
麻失确
干麻失确、奴麻失确、土麻失确
这些复音词缀在普通话中很少见,另外,还有大量的叠音词缀。这些词缀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之后,描绘人或物的某种状态。
2、使形容词带上某些程度意义,因此,前边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3、多为贬义,表示厌恶、不喜欢。形容词加上这些词缀后主要用于对某些人和事的消极描写,大多表示对人的侮辱、蔑视或者幽默、挖苦、讽刺,如“二不棱登”、“瓷不棱登”、“瓜不赖害”等。
4、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意义,但有些词缀还残留一点附加意义,如中缀“不”大多表示“不喜欢、厌恶”之义。
(二)叠音成分多
叠音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叠音词缀,一种是重叠式合成词。
叠音词缀常见的有“腾腾”(慢不腾腾、棉不腾腾、蹑不腾腾、雾不腾腾)、“刺刺”(绿不刺刺、黏不刺刺、水不刺刺、白不刺刺)、“兮兮”(黏不兮兮、奴不兮兮、二不兮兮、瓜不兮兮)、“唧唧”(甜不唧唧、酸不唧唧、软不唧唧)、“巴巴”(干圪巴巴)、“铮铮”(硬圪铮铮)、“嘟嘟”(圆圪嘟嘟)等。这些叠音词缀主要用于单音节形容词之后,起一种摹状绘色的作用,多形容事物的性质、色泽、容貌、状态等,前边再加上一个“不”或“圪”,凑足四音节,增加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重叠式合成词在渭南方言的四字格俗语中比较多,常见的格式有:
1、AABB式,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如:
般般数数刺刺拉拉刺刺畏畏挡挡瓜瓜癫癫懂懂豁豁牙牙迷迷登登暮暮囔囔扭扭捏捏碰碰瓜瓜松松垮垮洋洋昏昏急急火火
2、ABAB式,这种格式有动词和形容词两种。
动词:拾掇拾掇试伙试伙称(chen)端称端
形容词:黑瘦黑瘦白胖白胖细长细长酸臭酸臭黑亮黑亮黑红黑红
3、A里AB式,如:
咳里咳呆灵里灵醒流里流气麻里麻达黏里黏兮消里消停
(三)音节匀称,和谐悦耳
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在音节和语义结构方面构成对称,整齐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铿锵有力,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格式。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多为四言,童蒙读物《千字文》、《百家姓》也是四言。方言大量使用四字格俗语也正符合汉民族在表达方面喜欢和谐对称的特点。
从渭南方言四字格俗语的结构可以看出,很多词缀和叠音的使用,往往是为了凑足音节,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在人们的口语中稍加变化,就成了具有均衡之美、便于记忆的四音节。方言中凑足四音节常用的方法有:
1、加词缀使单音节变成四音节,如:
瓷(笨)——瓷不棱登、瓷麻咕咚
干—干圪巴巴、干麻失确
瓜(傻)——瓜不兮兮、瓜瓜不兮、瓜不赖害
黑—黑咕隆咚、黑咕咚咚、黑麻咕咚
慢—慢不腾腾
棉—棉不腾腾
2、重叠使双音节变成四音节,如:
挡瓜(阻挡)——挡挡瓜瓜
暮囔(慢)——暮暮囔囔
迷瞪—迷迷瞪瞪
扭捏—扭扭捏捏
麻达(麻烦)——麻里麻达
灵醒(聪明)——灵里灵醒
3、改变结构或增加同义语素使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变成四音节,如:
吹—胡吹冒撂
缩头—就头爽脑
窟窿—窟窿眼睛
死狗—死狗烂娃
寻死—寻死害活
瞪眼—裂眉瞪眼
怪眉眼—怪眉失眼
贼眉眼—贼眉失眼
五六月—五黄六月
(四)反映了本地区的民风民俗
渭南地区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虽然各地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渭南民风中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野”。这里的“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野蛮”,其中隐含着渭南人率真、淳朴、粗犷的个性特点。
渭南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形式直观地映射出本地区人们的个性特点。渭南以农业经济为主,农民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人口结构就决定了本地的民风淳朴、粗犷,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态度,对待自己不喜欢、看不惯的人和事,就在某些形容词后加词缀或重叠的方式,强化感情,极力挖苦、讽刺甚至侮辱,表明自己鲜明的感情态度,如“你看他瓜不棱登的样子,什么都不懂。”“屋子里乱麻咕咚的,简直没法住人。”“你看你舞舞咧咧(行动轻浮,向人炫耀)的,好象你能上天。”对待自己喜欢的事物或现象,尽情地夸张,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这被褥摸着棉不腾腾的,真舒服。”“她穿得姿干棱峥(整洁精干的样子),干活也很麻利。”“孩子的脸蛋圆圪嘟嘟的,真好看。”总之,透过这些四字俗语,人们能感受到渭南人民鲜明的爱憎之情。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