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网友的来信,其中观点欢迎探讨!
当前,一些地方的食药监管机构改革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一名食药监人,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多改革较早的地方,都在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个大口袋靠拢,就连曾经的食药机构改革样本的渭南市都在翻起了煎饼,来了一次改革回笼,然而,最终结局呢?
前不久,渭南市委、市政府发文批准辖内10个县(市、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在不突破规定限额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可结合实际,对县级工商、质检、食药监、盐务等部门进行整合。这种将食药监、工商、质监等监管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的目的,无非是统一市场监管,消减政府机构数量。然而,这种机构改革对技术性要求较强的食药监管而言成效如何,目前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随着去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下发,许多将食药监管职能分拆后与工商、质监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地方,又纷纷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加挂食品药品监管机构牌子。这一举措从表面来看起码是加强了食药监管,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只有食药监人自己清楚目前食药监管部门以及监管工作的状态与处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下发后,一些改革尚未到位的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步伐组建大一统的市场监督管理局,但却加挂了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部门的牌子。这一奇怪的改革,在外行人看来就像折腾了半天,又回到了原位,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近日,《桐庐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发布,要求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划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这种1+1+1=1+1+1的改革形式,除了三个一把手变成了一个一把手,政府机构减少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近年来,食药机构改革从未间断,许多地方因改革出现了许多奇怪的食药监机构名称。由药品监督管理局到食品药品监管局,再到一些地方的食品药品卫生监管局。然后是人员拆分、职能统合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在又是食药监机构单独挂牌子。食药机构改革无休止,食药监管职责更加繁重,然而整体监管队伍能力和配套技术设备却因持续地改革在不断削弱。
目前,各地正在努力向市场监督管局靠拢,笔者认为这种改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统而不全,拆而不分,似驴似马,亟待理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基层执法人员连最基本的食药监管执法文书都不知道加盖哪个章合适,更何况高效率的行政执法?
分享本文:
点击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食药法苑白癜风特征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