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作家是写出来的拜访贾平凹老师记陕西

“作家是写出来的”

——拜访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散记

拜访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是我渴望已久的事。

年春夏交接班之际,一场庆祝交接班成功的雨——把春夏气息揉合在一起的雨——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的雨,飘然而至。雨霁日丽,风清气爽,见贾平凹老师的机会来了。

我曾无数次设想过见到贾老师时的情景。主要是既憧憬见又有些紧张。来到贾平凹老师的住处,当我准备再按门铃时,门已缓缓打开。“来了!进来吧!”没错!光听声,就知道是贾老师,这极富附磁性的音色我曾隔着屏幕听过无数次。犹记得,贾老师做客央视《朗读者》节目,主持人董卿让他和观众打招呼,贾老师说:“大家好!我只能用陕西话在这儿讲话,因为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台下掌声、笑声一片。贾老师面带笑容,满脸慈祥,“来了!进来吧!”——一句亲切的招呼,消弭了我和偶像之间的距离,我的紧张局促感不翼而飞。前脚刚跨进门,我便连忙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贾老师的手。

贾平凹老师会客厅一角(李培战摄)

走进贾老师的会客厅,一阵淡淡的檀香扑鼻而来。凡目及之处,皆盆罐书佛,陶器、石刻、木雕,或卧,或站,或做冥思状,各具情态,挨挨挤挤,又多而不乱。借用清代林嗣环《口技》中的句子,便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置身其间,一种独有的幽静神秘感迅速将人包裹,你甚至会忘了自己置身于繁华都市的单元楼上,久违的宁静瞬间占据内心,在众多的神神佛佛面前,人不由得变得平和谦逊。也许正是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贾老师才能找到内心最质朴、最原始的那个世界,才能和另一个自己对话,才得以“宁静致远”。屋子正对面墙上有一横匾,书曰:耸瞻震旦,落款:平凹书。什么意思呢?这大概不是成语吧!课本上怎没学过?万一贾老师等会儿问起来,岂不糗大了!用现有的知识凑合理解一下:耸是直立;瞻目部,即看;“震旦”一词之前接触过,是印度对中国的一种称呼;当然,“震旦”也被理解为太阳。哦!原来是“站着看太阳”。这样的话,贾老师为何不直接书“站着看太阳”呢?我的理解一定是片面的。幸亏在后面的交谈中,贾老师并未提及此事。我刚坐定,贾老师已捧着一壶烧开的茶水迎面走来。

“茶熬好了,来喝。”贾老师一边走一边说,“这可是84年的普洱老陈茶。”

“84年?”我略显吃惊的样子。

“怎么?你不信?”贾老师疑惑地瞅着我。

“没有,没有。我是84年出生的。”心说这茶叶跟我“同岁”,是一种缘分啊!我急忙解释。

“哦,那还真巧!你是84年生的,还没我大女子大呢,你还小!”贾老师说话随和大方,丝毫没有名人架子。

著名作家贾平凹老师(李培战摄)

贾老师会客厅的物品,件件是宝贝,就连茶碗(是“碗”,不是“杯”),也极具古色古韵,内壁洁白如玉,碗身一周,蓝色花蔓环绕交叉点缀,淡雅如兰,甚是惹人喜爱,很容易让人联想,它来自哪个朝代,又是哪里出土。贾老师竟亲自给我倒茶,我阻拦不住,真有些受宠若惊。贾老师自己用的浅绿瓷碗略大一些。他熬的普洱老陈茶,入口绵润细腻,质感醇滑饱满,绝对正宗。抿一口,醉人心脾,我想,同人一起心醉的,还有这满屋的神佛陶罐。贾老师又递烟给我,我说我不抽烟。贾老师听后,起身走向后房,端来了一碟新鲜的樱桃。

“来,你不抽烟就吃樱桃,洗过了,还新鲜着呢!”贾老师说话的语气,宛如一位质朴的邻居老者。

贾老师知道我是渭南人,问:“那你们地方上文学活动搞得咋样?”我就把“渭南小说界”活动的情况做了简单汇报。我说“渭南小说界”是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fc/15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