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别看介休只是一个县级市,却有着6座各不相

遍布国内各地的塔是一种有着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塔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一般称为佛塔。十四世纪以后,塔开始逐渐世俗化。塔身也逐渐变为多层造型。公元三至四世纪,即有三层塔身出现。其后更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乃至三十七层等重层结构。

地下文物看陕西,山上文物看山西——古塔这类文物遗存在山西境内同样数量众多、形制各异,单单是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介休,就有6座著名的古塔。今天,就把这些古塔逐一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以后大家再到山西绵山风景区领略自然景观的“奇、险、秀”之后,顺带着再把这些人文景观的“古、巧、绝”也欣赏一遍,这样才不失为一次圆满的旅游。

介休六大古塔之一:凌空塔

凌空塔位居介休六大古塔之冠,位于介休市龙风镇东北一公里处。这座塔至少有三个名字——传说是唐王李世民的御妹在此打坐修行时,恰遇塔旁的龙凤河发大水,李姑娘舍身跳入河中制止了水淹介休城,而她打坐的地方随后就冲天突起一座凌空的高塔,便有了第一个名字“凌空塔”;由于该塔位于龙凤河之畔,因此又有了“龙凤塔”的名字;第三个名字,是龙凤村本村人经常称呼的——“姑姑神塔”。之所以被龙凤村本村人称为姑姑神塔,据说是因为塔下曾有一座因山势和地形似人鼻而得名石鼻庵的庵堂,庵内有尼姑而来。

凌空塔为八角九层阁楼式的砖塔,塔高约38米。据《介休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清雍正十年,乾隆四十三年曾维修加固。塔底为石砌方形莲瓣须弥座;整座塔身收分明显,层层有出檐,檐下饰仿木结构砖雕斗拱,每个角雕有莲花垂柱;塔顶为攒尖绿色琉璃宝瓶塔刹。一层设门,二层设有砖平座栏杆。二层以上均铺木板阶梯,塔内中空,上下贯通,可达顶层。

介休六大古塔之二:史公塔

史公塔,又叫北坛塔,位于介休市的西北方,是一座离市区最近的古砖塔。塔身为八角七层,高约35米,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史公是明代官员,姓史名记事,字义伯,陕西渭南人,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年)任介休县令。他在四年任期里,督导当地百姓凿井修渠,整顿水利;抑制豪强,体恤黎民;设馆纳生,亲授育才;大旱之年,带头捐献;动员富户,赈济灾荒……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其善迹流传闾里,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传颂。后人遂建塔铭记,以纪念其功绩。

介休六大古塔之三:摩斯塔

摩斯塔建造在海拔多米高的绵山之巅——有塔多有寺,在摩斯塔南侧即为铁瓦寺。摩斯塔为一座石砌实心塔,通体圆柱造型,收分不大,覆盆同样以石砌筑。据传,摩斯塔系唐代高僧田志超在绵山抱腹岩云峰寺修炼时,为祈祷佛祖使其弟子摩斯早成正果,每日清晨攀援铁索上到顶峰亲手建造而成。诚心所致,加之本人的潜心努力,摩斯最后果然修成正果。后人遂将此塔称为“摩斯塔”。

介休六大古塔之四:文峰塔

文峰塔建在介休市东南天峻山的山顶。它与摩斯塔一样,也是一座石砌的实心塔;但造型却与摩斯塔截然不同,为圆锥形,顶呈平型,有突出的石制莲瓣边缘,高度为23余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这座文峰塔也与介休知县史记事有关,据说史县令看到天峻山群峰拱翠,峭壁陡崖,景色秀丽。站此西望介休大地,可谓一览无余,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为大兴文风,使介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他便亲自督办建造此塔,并命名为“文风塔”,以激励人们勤学求进。后人观其高耸在山峰之上,便习惯称其为“文峰塔”,一直延续至今。

介休六大古塔之五:虹霁寺塔

虹霁寺塔,也称宏济寺塔、弘济寺塔、宏济塔等,位于介休市城西十余里银锭山虹霁寺。虹霁寺,又名滚钟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明代万历十八年(公元元)修缮,造型为八角九层,塔身磨砖砌筑,上有琉璃塔顶,下有浮雕莲花石座,内为木结构阶梯楼板。整座砖塔雕刻工艺精美,堪称砖雕精品。

之前由于地下储煤的过度开采,致使虹霁寺塔下的山体发生过松动,造成该塔一度倾斜,成为一座斜塔。后在各方的综合治理下,终于使虹霁寺重现光彩,一度倾斜的古塔再次耸立挺拔起来。

介休六大古塔之六:奎星塔

奎星塔坐落在介休市绵山镇焦家堡村北的土丘上,塔身为六角七层实心砖塔,高约23米,塔顶为葫芦宝瓶式琉璃塔刹,下端建有六角形塔基。这座奎星塔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塔的每层转角上各安饰了高大兽头,十分突出耀眼。人们当初在塔的左侧修建了一座玄帝庙,后有老者夜梦“神人指点”——家富不如人富,有人才方能大富,玄帝占卧龙;右面阴空,须让奎星占伏虎,必出人才。于是,于嘉庆五年(公元年)建成了这座“奎星塔”,了却了当地百姓的心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fc/15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