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7月3日,第五、第六、第七、第八送教小组分别前往三张镇、闫村镇、桥南镇、崇凝镇、城区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第五组:第一站:东入口小区郝同学家。高亚利老师、俱璟菁老师、程妮老师见到孩子的奶奶后,与老人进行沟通,询问孩子最近在家的具体表现,向孩子的奶奶宣传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同时还对奶奶进行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渭南特校的惠淑娅老师握着孩子的手同孩子打招呼,检查了上次给孩子留的作业,针对孩子作业中的问题指导孩子改正。惠老师为了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给孩子送上了新的作业本。细心的惠老师还给作业本包上了封皮,并指导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惠老师拿出儿童读物《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首先带领孩子读一读书名,看一看封面的插画,了解了这本书的目录,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惠老师今天给孩子讲解的是《太空,我来了》这一章节。她给孩子详细讲解了宇宙是什么样的、黑洞的形成、外星人在哪里、大大的恒星等内容,孩子对这些知识非常感兴趣,听得特别专注。一旁的程妮老师鼓励孩子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
针对孩子手部肌张力过高的情况,惠淑娅老师给孩子的双手进行了专业的康复按摩,还通过玩游戏、做手指操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手部的精细动作训练。
课上完了,老师们告辞的时候,孩子舍不得老师们离开,紧紧拉着高亚利老师的手怎么也不松开。
第二站:三张镇冯同学家。渭南特校的俱璟菁老师首先拿出扭转积木,借助积木教孩子认识红色和蓝色。老师反复告诉这是红色这是蓝色,由于孩子正确不能发声,俱老师就说一种颜色,指导孩子去用手区指这种颜色的积木,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孩子终于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指出相应颜色的积木。接下来,俱老师握着孩子的手让孩子去拿、握、捏、拼积木,经过老师由易到难一步步的指导和训练,孩子能独立把两个积木拼在一起。
在训练的过程中,俱老师看见孩子的指甲长了,亲切地握着孩子的手给孩子剪好指甲,程妮老师也在一旁协助,并教育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渭南特校程妮老师拿出教具----蘑菇钉,通过拔蘑菇钉、插蘑菇钉,再一次训练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
随后,程老师、俱老师拿出水果认知卡片,引导孩子认识草莓、香蕉两种水果,在两位老师的努力下,孩子最终能够灵活区分这两种水果,这让送教的老师和孩子的奶奶都感到很欣慰。
渭南特校的高亚利老师、惠淑娅老师在一旁同孩子的奶奶进行交流,了解一周来孩子在家的表现,询问老人在生活上是否有什么困难,鼓励老人对孩子要有信心,对今后的生活要有希望。
第六组:第一站:丰原三联郭同学家。专业老师王慧骞给孩子上了一节康复课。主要针对孩子的上下肢的肌肉发力练习,握拳并举,半蹲,跨步等。
第二站:崇凝镇隐村刘同学家。孩子因病没在家,杨智老师向孩子的爷爷询问了孩子的病情,老人说如果孩子病情好转九月份就能来校上学了。
第三站:桥南镇岭东村杨同学家。专业老师赵玉惠给孩子上了一节感统课。赵老师借助毛绒玩具和按摩圈来刺激孩子的手部触觉,由于孩子对按摩圈特别地感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第四站:桥南镇岭西村贾同学家。师园老师拿出水果模型,教孩子认识香蕉、桃子、苹果三种水果。师老师带领孩子认识了水果的颜色,数量等。
第五站:阎村镇徐韩村一组杨同学家。赵玉惠老师首先通过玩游戏和孩子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杨智老师给孩子的奶奶讲述了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建议九月开学让孩子来校尝试上学。
第七组:第一站:站南办韩马村娜娜家。娜娜看到来送教的老师高兴地跳了起来。魏化化老师引导娜娜安静下来后拿出准备好的教具,给孩子进行指令意识和粗大动作训练。
虽然娜娜指令意识和注意力都特别差,但是魏老师还是借助颜色鲜艳的教具来吸引娜娜的注意力,并不厌其烦地对她进行引导。终于娜娜能够按照魏老师的指令做出了简单的肢体动作,老师和孩子的奶奶高兴地为娜娜点赞。
马婉秋副校长继续为娜娜做感统训练,利用刮痧板刺激娜娜功能受损的左手,希望通过通过触觉刺激来提升右脑对肢体的控制力。然后通过原地推球对孩子的前庭觉和本体觉进行训练。
第二站:三张镇宋家村澜澜家。送教组一行四人来到了三张镇的宋家村的澜澜家,澜澜因为脑瘫丧失了语言功能,四肢的功能也受损。但是她对声音特别敏感,而且喜欢条形带状的东西。针对她的特点张婷老师首先利用手机的音乐功能让她充分感受声音的大小、远近变化,并利用不同的节奏来刺激她对外界产生反应,并且利用吹泡泡游戏训练孩子目光的追视。
澜澜的右手基本不能抓握,左手五指小肌肉群肌张力过大,无法准确进行拿捏等精细动作。针对这种情况,张婷老师利用不同颜色的丝带和毛绒玩具引导学生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孩子终于有了动作意识。
第三站:西四路王真村媛媛家。媛媛手舞足蹈地欢迎送教老师的到来。今天还是由郗婉荣老师为媛媛上课。婉荣老师继续对媛媛进行注意力训练。郗老师用教具引起孩子注意,然后持续进行动作引导,逐步延长孩子注意力时长。
针对媛媛上肢功能的缺陷,郗婉荣老师给孩子上了一节上肢功能康复课,她利用彩色小棒引导学生和她一起做抓握拉伸练习,并在运动中不断变换指令,强化孩子的指令意识。
第八组:第一站:闫村镇李同学家。送教老师来到李同学家,因为下大雨李同学在外没能回家,渭南特校赵亚娥老师和孩子爷爷沟通了他对目前教育扶贫政策的了解,对目前还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也对今后为李同学送教的内容和方向做了沟通。
第二站:闫村镇何同学家。何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很大,从半年前的不说话到现在能跟着老师朗读,这令送教老师非常欣慰。本次送教课程由张妮老师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张老师先拿出自己自制的字卡,为孩子教授性别“女”字,在认识字的同时引导孩子对自我性别特征进行认识。随后,张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从认识小动物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跟老师读,孩子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老师的授课也表现出极大的配合。
第三站:阎村镇张同学家。张同学因为自身的身体原因经常摔倒,这次去送教老师又看到孩子有新的伤痕感到非常心疼,严萌老师给孩子做了腿部的康复训练,希望尽可能地减少孩子可能会受到的伤害。随后,房梦娇老师带来了泡泡锻炼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泡泡沙锤来锻炼孩子的听辨方位的能力。
第四:站阎村镇刁同学家。刁同学这周没在家,送教老师向孩子家长宣传了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希望尽可能地帮助建档立卡的特殊孩子,让他们尽早地通过老师的帮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本着“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下绽放”的教育理念,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特殊儿童的进步与成长。我们誓把爱心与温暖送到临渭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要为这些折翼天使缝补好残缺的翅膀,让他们也能展翅飞翔、拥抱蓝天!
撰稿:惠淑娅审核:崔晓丽编辑:高亚利
欢迎分享、转发并留言。
喜欢就奖励我们一个大拇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