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祖先的馈赠孝义涝池

在小说《白鹿原》中,涝池作为陕西农村的一种生活元素屡次出现,比如孩子们在涝池里洗澡,鹿三在涝池旁饮牲口,女人们用涝池的青泥染布,白嘉轩的第五任妻子在涝池洗衣服时溺亡……千百年来,不管是在白鹿原上还是其他地方,涝池默默地参与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在这种熟悉或者陌生的生活中,涝池也见证着一切喜悦和悲伤。

按照《水利科学技术名词》的说法,涝池指的是在干旱地区,为充分利用地表径流而修筑的蓄水工程。简单来说,涝池就是一片积攒雨水的低洼地,在缺水的地方,井水比较珍贵,只用来做饭和直接饮用,涝池则担负着所有洗洗涮涮的工作。时至今日,自来水早已顺着水管流入千家万户,人们再也不依赖涝池生活,不过它的价值并没有就此终结,望向涝池里泛青的绿水,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倒影。

孝义涝池,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孝义镇,年成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与很多因地势低洼而自然形成的涝池不同,孝义涝池是人工开凿的,据说修建于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整座涝池呈矩形,南北长约25米,东西宽约20米,最深处大约3米,池壁由矩形石块垒砌,池岸有围栏,围栏立柱高近1米,每两个立柱之间嵌有浮雕栏板,栏板上雕刻着大量典雅古朴的图案,包括禽鸟、花卉、波浪、瑞兽等等。涝池北端岸边还有一座砖砌影壁,长5米,厚0.4米,高3.5米,顶部有砖雕椽头屋脊等,壁面上贴着各种通知广告,显然,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墙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功能。

绕涝池走一周,时间像粗砂纸一样把那些浮雕切磋得支离破碎,但我们还是能想象曾经超凡出尘的模样。这个时候,我们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村庄,会有人修建如此精美的涝池?

孝义人认为这是祖先的馈赠。明清时,孝义地处三县交界,交通便利,来往客商不断,因此形成了强大的商业文化,当地人经商意愿强烈,他们扛着陕商的招牌走南闯北,最终带着大量的财富回到故乡。那个时代的孝义人,作为陕商的一部分,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也获得了足够多的财富,如何对待这些财富,无疑是一场考验。

很多人在追逐利益的时候,身段放得太低,在践行道义的时候,又傲慢无礼,这是将利看得比义重要。子贡曾经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问老师,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自负,这样的人该如何评价?孔子回答,不错,但不如贫穷却仍能乐道,虽然富贵却仍尊尚礼法。礼与义在儒家的语境中是一体两面的概念,孝义的先民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富而好礼。面对故乡干旱的现实,他们没有像守财奴一样一毛不拔,而是仗义疏财,建成了一座雕栏玉砌的涝池,以此来提高公共生活环境的质量,同时表达自己“仁者以财发身”的态度。

荀子曾说如果谁能做到“富则广施,贫则用节”,那么就可以被称为像周武王一样的“吉人”。孝义的先民拥有过财富,也兑现了富者所对应的社会责任,他们广施恩惠,造福桑梓,善举绵延数百年,后人在这座涝池旁取水用水,无不感激祖先的慷慨,即便现在涝池已没有实用功能,但它仍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吉人”应有的模样。

来源:渭南日报

记者:夏莲见习记者倪伟文/图

编辑:李二娟

审核:董智勇

签发:徐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yy/15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