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渭南市蒲城县参观清代考院博物馆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在渭南市蒲城县东槐院巷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的考院。年4月20日,考院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16日,蒲城考院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4月5日中午,我和家人路过蒲城县,参观完杨虎城故居后,我独自一人来到旁边的考院。这里门票10元,我购买学生票,只花费5元钱。当时,考院里很简陋,一眼便望到头,两侧的展厅内悬挂着一些简单的展板。

年6月26日中午,我和朋友前往蒲城县槐院巷历史文化街区,再次来到这里的考院,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近年,这里更名为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对大门、二门、考舍、官厅、论秀堂等建筑进行了维修保护。

考院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平方米。过去,门前有一座巨大的影壁,两侧坐落着钟楼和鼓楼。如今,这些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走进大门,来到二门,穿过一扇木屏门,迎面就是考场大院。考场大院中间是一条笔直的通道,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十二间考舍,每一间考舍独立,可容纳一名考生,被称为“文考区”。如今,这里被改造为展厅,举办以“科举史话”为主题的文科举考试展。古代,每过几年,来自各地的童生汇聚于此,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科举考试。清光绪十七年(),时任县令的张荣升提议修建考院,解决每逢科举考试都要搭棚的不便,平时可以作为官员巡视的休息场所。经过四年,最终建成,花费银钱多缗。在考场大院北侧的尽头,穿过一座圆洞形状的拱门,便是这里的主体建筑论秀堂,大门上方悬挂着“武魁”二字。这里的建筑是单檐硬山灰瓦屋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布局严谨,大气磅礴。目前,论秀堂被改造为展厅,举办以“科举史话”为主题的武科举考试展。武科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时期(),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箭、弓、刀、石等,为国家选拔军事人才,被称为“武举”。其中,被皇帝认定的第一名,被称为“武状元”。从南向北,穿过论秀堂,来到后面的三间内堂和五间东西厢房组成的封闭院落。古代,这里是省府巡视官员和考院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安静惬意,清幽雅致,俗称“官厅”。当时,在屋檐下,约三米处,分别设有一个焚纸炉,作弊考生的试卷在此焚毁。近年,这里被改造为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的北门,正对着热闹的红旗街,成为博物馆的主入口。在东西两侧的厢房内,复原展示了曾经考院官员的工作场景,并且设立博物馆旅游纪念品销售场所。在论秀堂的西侧,有一处狭长的地段,修建一排十间平房,被称为“浴室院”。其中,最西头的一间平房为井房,内有一口古井;其余的九间平房为浴房,童生参加考试之前,都要在此进行沐浴。不仅表达对孔子的尊敬,而且监考官可以检查考生的衣物,以免身藏夹带,考试进行作弊。如今,这些平房被改造为展厅,举行以“举子之梦”为主题的科举文物精品展和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蒲城教案展览。通过举行特色的展览,挖掘考院深厚的内涵,不断提升蒲城县清代考院博物馆的影响力。清光绪三十二年(),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后,开始倡导兴办新式学校,考院被改为“蒲城县第一高等小学”,后来又改为“蒲城县东槐院小学”。年,东槐院小学搬走以后,考院交给文物部门管理。年底,这里正式对外开放,为大家讲述蒲城考院和科举制度的历史。点击下方,观看相关图文——渭南市蒲城县:漫步文庙古建筑群,参观蒲城县博物馆重泉忆古:蒲城县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蒲城县博物馆:漫步“蒲城碑林”之中渭南市蒲城县:仰望宋代崇寿寺塔(北塔)渭南市蒲城县:走进老电影院,参观电影博物馆士子的行旅:中国古代科举与旅行特展我是申威隆,陕西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非优秀”毕业生,著名的90后“陕西文博一哥”,被陕西文博行业誉为“申局”。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yy/1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