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大二的旅院er
在学习中也许会产生下面的烦恼
如何有效地阅读文献?
如何准确快速地分析数据?
……
如果你也对此感到迷茫
或者想要更好地
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那么接下来就看看
小编为大家总结出来的秘籍吧!
PartOne:高效阅读文献的技巧
01关于文献搜索的渠道
除了知网和中大图书馆,你知道还有哪些免费好用的搜索文献的网站吗?
1.WebofScience
WebofScience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它包括了8,多种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经过同行专家评审的高质量的期刊,并且该数据库每周都会更新一次。
2.谷歌学术(GoogleScholar)
可以方便地搜索各种资源,查找报告、摘要及引用内容,了解任何科研领域的重要论文。当我们输入要找的文献后,该网站会直接显示所有的文献来源。可以根据提供的来源到相应的网站下载。
3.SemanticScholar
该网站检索结果来自于期刊、学术会议资料或者是学术机构的文献。这个搜索引擎能检索到80%的免费论文文献,大约有万份,另外它直接提供图表预览,方便研究人员省下更多筛选的工作。
4.Sci-hub
登陆这个网站,输入想要下载的文献标题(英文文章)或者DOI号,就能直接跳到文章PDF界面,再右键另存为即可下载。可下载99%的文献,同时不需要校园网,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能下载文献!
搜索文献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对我们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挑出那一篇Mr.right。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如何对文献进行“百里挑一”吧。
1.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研究的方向,选择相关方向的文献。
2.选择拥有有吸引力的标题和清晰的摘要的文章。
3.最好选择发表在知名的、认可度高的期刊或数据库上的文章,如SAGE、Springer、Elsevier、TaylorFrancis、ScienceDirect等。
4.挑选被引次数比较高,认可度比较高的文章。
02关于阅读文献的步骤
一、读标题和摘要
摘要是一篇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读标题和摘要能够让我们大概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建立框架
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关于文章的内容框架,以这个框架为准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理解把握。
三、通读全文
对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同时做好笔记,标出重点,并加上自己的理解、疑问等。
四、总结概括
03关于看完文献要思考的内容有同学说,花了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好不容易看完了一篇文献,可是看完了之后依然脑袋空空,没有收获。其实呢,我们可以在看完文献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评价文献。
1.研究主题:是否有意义和时代感、是否填补了某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2.研究设计:是否有逻辑、运用了什么新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
3.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研究数据是否详实、论证过程是否严密
4.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04关于英语文献阅读时的技巧与心态
阅读文献总是少不了英文文献,可是很明显英文文献阅读涉及到很多专业名词,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较高,所以英文文献读起来既比较耗时又很枯燥乏味。
但是如果我们长时间坚持阅读英文文献,忍受开始的不适应与煎熬,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英文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小编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在进行英语文献阅读时的一些技巧和心态。
1.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
2.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但如果涉及一些看不懂的专业名词,可以借助字典查阅,以免影响文献内容的理解)。
3.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大量的关系连词,它们承上启下引领全文。
当然,如果阅读文献的时间比较赶,又需要迅速理解文献内容,那借助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也是可以的。
同时
在我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
有时候也会需要大量的数据
那我们如何进行数据收集
让研究更具说服力
如何进行分析
让混乱的数据变得一目了然
接下来的部分
会为你带来答案——
PartTwo:数据收集与分析
01收集数据的渠道与方法
数据来源可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直接来源是通过自己的调查(调查数据)或实验(实验数据)活动,直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间接来源是由别人通过调查或实验的方式搜集,而我们只是找到它们并加以利用。
(一)直接来源——自行收集
我们可以通过特定的数据收集方法自行进行数据的收集,以下是自行收集数据方法的介绍——
①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式访谈)
②问卷(自填式、代填式)
③实地调研和观察
(二)间接来源——网络搜集
网络有不少的数据网站和平台,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收集。以下是常见的各类数据搜集网站与平台的推荐:
政府数据
国家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