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连接
三阳川玉清观文化旅游节
三阳川渭南镇马咀村玉清观文化旅游节
时间:年5月16日至18日地点: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马咀村玉清观主办:麦积区秦剧团天水立仁演出公司甘肃隗嚣文化投资公司
为了丰富节会内容,提升三阳川的知名度,节会期间特举办以下活动:
1、三阳川“竹林风”杯秦腔业余票友大赛
时间:年5月16日至18日地点: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马咀村玉清观
报名联系
何老师
张老师
评委团由市、区两级专家组成活动分为海选、复赛、决赛5月18日颁奖汇演
2、麦积区三阳川“竹林风”杯广场舞大赛
喜迎建国七十周年,高唱美好新时代,特举办本次活动。时间:5月16日至18日地点: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马咀村玉清观
报名联系
何老师
张老师
3、麦积区三阳川“竹林风”杯武林大会
时间:5月16日至18日地点: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马咀村玉清观主办:天水市武术家协会陈式太极研究会
报名联系
何老师
张老师
4、麦积区三阳川第一届“竹林风”杯全民健身徒步登山活动
口号:“你运动你健康”!时间:年5月16日上午10:00时活动线路: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马嘴村村委会大院集合至玉清观,全程2公里
报名联系
何老师
张老师
5、麦积区三阳川送文化下乡书画捐助活动
时间:5月16日至18日地点: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玉清观
6、中国传统文化演展
时间:5月16日至18地点:麦积区三阳川渭南镇玉清观各项活动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发奖杯(或奖牌)、证书
注:以上最终解释权以主办方为准!
洪恩(红崖)寺谜案:寺坪梁故事
文/毕之航
三阳川大道在中滩镇张白村路口,跨渭河有一座连通渭南镇仅容一轿车通行的人行小桥。小桥正对的南岸有一座郁郁苍苍的柏树山坡,在三阳川周边山坡全部都为光山童岭的背景下,这一片柏林格外引人注目,这里俗称马嘴山。紧挨柏林坡下有渭南的灌溉渠——黄(皇)渠,黄渠下就是马嘴村。
这个马嘴山可不简单。据说三阳川有六寨九坪,还有和十二生肖对应的村落,而马嘴山就对应午马,而且马嘴山所在地正好是南山向渭河伸展出来的一个长臂,还是三阳川天然太极图的鱼眼。
不过据笔者观察,之所以叫马嘴山,是因为这座山真像马嘴。柏树坡和寺坪梁之间有一个大豁口,豁口凹进去有近百米深,从正上方俯视,从张家堡子到凹口正好是一个马头,而凹口就是张开的马嘴。
这个凹开的口,我们民间叫"寺沟门"。小时候,听人说,这沟门晚上有一个妇人常会把头放在膝盖上梳理,所以晚间路过这里的时候,一点也不敢回头,仿佛一眨眼就被抓去了。这个令人恐怖的地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修了从黄渠引水的闸门,闸房在崖下通往汝季村的路边,是一座马鞍架的房子,刷白了还写有标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抽水提灌的钢管一直通向寺坪梁顶上。这些当年天水县举全县人力物力修的水利设施,其实也没见用几回,便被搁置了。三十多年过去了,川里都没人种田了。提灌设施今天除了还有几根拿不动的钢管生锈了,其余的早已荡然无存。
寺坪梁是张家堡子山向西北延续且降低了的台地,坪上土地广大平整,其西侧半坡就是汝季村。台地曾挖出一些早期人类遗存,据说是属于齐家文化,故叫寺坪梁遗址或汝季村遗址,文化层面积达平方米。
马嘴山、寺平梁结合处的这个凹进的沟,应该是雨水冲刷形成的豁口,在厚厚黄土覆盖下的这里竟然是红砂岩的基质,进入洞的间隙有水流冲刷的遗痕,东崖上有两处洞穴,其洞口高踞在半崖,有传说里面的洞子,深不可测,一直通向凤凰山,小的时候不知道凤凰山在哪,曾信以为真。实际上凤凰山在此处黄土塬主脉仁寿山(邽山)的最西端,离此起码二十公里,实在是无稽之谈。至于洞子到底有多深,里面有多大,不得而知。但听老人们说,里面空间比较大,可能有分层,也有套间,里面有堆积的尸骨。
关于这些尸骨的原因,老人们言之凿凿,说这寺坪梁上原有一座寺院,名洪恩寺(或红崖寺),在清朝康熙年间,由于聚众淫乱被朝廷镇压烧毁,而这崖上的洞子正是寺院黑僧窝藏的据点,里面空间广大,可以坚守,结果被官方给封闭烟熏火烧,据说烧死了上千人。
这就是老人们口中的火烧洪恩(红崖)寺故事。也就是这个平台叫寺坪的原因,寺就指洪恩(红崖)寺。
按说,烧掉寺院,烧死上千人,应该是一个大事,起码地方志上应该有个记载。但笔者翻遍各种州志,硬是没找到相关信息,乾隆二十一年费庭珍版,光绪十五年余泽春版,都没有,只看到清水县旧志在嘉庆初期,白莲教作乱侵扰陇上时有关火烧观音殿的记载,同期在三阳川,只有熊旗寨(今渭南镇西村)乡民熊友谅组织团丁和教匪作战的记载。
这只是其一。
奇怪的是,和这里相距不到三十公里的新阳镇也有火烧洪恩寺的传说,新阳作家胡建功在《站在寺沟梁上》一文中写道:
“新阳镇东山凌家尧的山梁靠往南头段,它和浦池沟山梁所夹的沟叫寺沟,民国版《天水县志》有载。寺沟,我小时候常听父辈说起,感觉遥远,路难行,柴草多,颇神秘。
寺沟之名叫寺沟,是因这条沟里,不知何朝代修建过一座叫做红恩寺的寺院,清末毁于一片大火。因寺沟里是人们东行的必经之地,使红恩寺一度香火旺盛,规模宏大。但寺院最终却被一把大火焚烧在历史的烟雾里。民间有说是樊梨花焚烧的,有说是康熙微服私访时焚烧的,也有说是被秦州官府给焚烧掉的。传说寺里僧人不遵守清规戒律,在佛门净土聚众淫乱,后来被发现,于是淫僧被诛,寺院也被一把火化为灰烬,大火连日不熄,只留下残墙断壁在荒草丛中叙说着历史的无奈。不过这段传说倒也增添了寺沟的神秘。”
这是不是一个谜案?这么近的两个地方,都有寺沟,都有火烧洪恩寺的传说,故事几乎一致!
这个相似性引起笔者的兴趣,于是百度了一下“火烧洪恩寺”,结果更让人吃惊,全国有多个相似的“火烧洪恩寺”或火烧红莲寺故事,有的有县志记载,有的还有火烧后的寺院残迹,有的说是康熙年间,有的说是乾隆朝,更有的连年月日都是确定的,还有的说成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网上搜索。
想一想,都觉得不可思议!火烧洪恩寺的传说,到底那个是真实的呢?难道洪恩寺当年在全国开了分店,还是连锁经营的吗?连被烧毁故事内容也都惊人的一致!关键是各地的传说都有实在的地名,都有寺院遗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寺坪梁的"火烧洪恩寺”的证据是,寺坪梁的平台的确是一个寺院的遗址,平台虽然现荒芜长草,但土质明显坚硬有夯土成份。寺沟凹口里东崖上洞子中确实有人头骷髅,曾被人拿出来过!
这是一个不用争抢的故事,竟然各地惊人的一致!笔者注意到这故事雷同点就是,寺院黑僧聚众淫乱和白莲教起义。
笔者查阅了清朝嘉庆初期的白莲教作乱记载,尤其翻阅了嘉庆皇帝亲自编撰发行的剿匪实录,尽管里没有和火烧洪恩寺相近的记载,但笔者觉得,所谓"火烧洪恩寺"就是清廷剿灭白莲教起义的一种方法。
白莲教,又叫光明教,或明教,在中国渊源流长,在佛教中中崇尚白莲花。清嘉庆四年的白莲教之乱,其最初积聚力量就是在寺院中开始的,起事的首领王聪儿是一个19岁的小女孩,这小女孩竟把官军打得落流水,联动了几个省。小女孩领导下当然有女性兵丁,她们又以寺院为基地,或许在起事前,他们已经秘密在寺院中协调并统一指挥了。
嘉庆皇帝为断绝白莲教和民众联系,下旨匪乱区民众筑堡自保,实行坚壁清野,这也就是三阳川地区第一次大规模修建土堡的时期(公元年前后)。
剿灭教匪战乱后,必然要清理余孽,那么各地与白莲教有染的寺院肯定要清理取缔,那么在教中有男有女的情况下,给一个聚众淫乱,有辱沙门清规戒律的罪名再合适不过!
所以笔者以为,火烧洪恩(红崖寺)寺就是清廷在剿灭白莲教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用这种方法彻底消灭隐藏在各地寺院中的教匪残余,这是正常的选择——可能不需要记入史册。
于是,火烧洪恩寺成了民间的口口传说。
马嘴山、寺坪梁以及洪恩寺谜案,在传说中已然尘封,更是了去无痕。
每当沿着皇渠,路过寺沟门,在蘑菇柳列队的姿态中,马嘴山的柏林幽森神秘。寺沟里高踞在悬崖上的洞口,以及洞口停留的乌鸦让人发怵。
洞子里也许隐藏着谜案的答案!或许里面早已被好奇的人们搜罗过。摸金校尉们不知是否打过这洞子的注意呢?
马嘴山、寺平梁以及张家堡子,笔者曾在《寻找三阳寨》中认为就是北宋初期建置的三阳寨所在地。
历史的烟尘早已消散,这一片富集历史故事的土梁寂寞地静立在三阳川南隅。
但现在有人打破了寂静。
张家堡子上建起了玉清观。观主就是马嘴村出身的道士张荣真。
关于火烧洪恩寺,张道长有自己的理解,他想用祈福打醮的方式超度寺沟里的冤魂。
或许在张道长的努力下,这一片土梁将迎来又一次重生,为三阳川构画一处新的名胜景区。
(.01.19∽21)
作者介绍
杨永锋毕之航,真名杨永锋,天水三阳川人。作品有京剧剧本《玉蜂记》、《红羊记》;回车体叙事诗集《乡村往事》;点校本《民国天水县志》、《直隶秦州新志》;诗词集《流年诗意》,随笔、论文等作品散见网站论坛或博客。
来源丨人文三阳川
人文三阳川请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