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文明润心创建惠民创文让渭南成为一座有温度

近日,走在渭南主城区朝阳大街上,道路两边一系列公益广告传递着爱国爱党,勤俭节约,互助友爱的正能量,“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十字路口、街头广场以及各个角落,传递着文明新风……

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秉承“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持续跑好创建接力赛,更是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项目投资加大,城市综合管理不断细化,市民文明素养明显提升……

绿化美化为城市“美颜”扮靓市民绿意生活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它不仅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还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增进身心健康。今年以来,一批新建或改造提升的“口袋公园”让渭南的城市面貌更美更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人居环境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近日,在渭南主城区胜利大街与三贤路十字西北角的“口袋公园”,原本不起眼的一块空地,经过精心规划,花草绿植,长椅石桌,鹅暖石铺设的蜿蜒路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番别样的美。这座“口袋公园”虽小,但里面“五脏俱全”,花草、树木、长椅、石桌、垃圾桶……公园建成后,可满足市民饭后休闲散步,切磋球艺等户外运动。

“这里现在成了我每天都会来打卡的地方,饭后散步,特别惬意。”在附近散步的市民李女士一脸喜悦地说道。据了解,近年来,渭南市以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坚持见缝插绿,多元增绿,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化品质。截至目前,渭南市城区仓程路、朝阳大街等10处“口袋公园”已投入使用,6处“口袋公园”正在建设。与此同时,白水县、澄城县、蒲城县、潼关县、华阴市共开工建设“口袋公园”12处,其中5处已竣工投用,3处正在建设,4处正在进行或已完成方案编制工作。

“为让更多居民感受‘转角遇到绿’,我们遵循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休闲圈’,对中心城区的主要路段、景观效果差、功能性不强的老旧绿地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了8个街头绿地广场。”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渭南市委、市政府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覆盖、四清零、五提升”为抓手,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市级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年底交付使用;渭南文史馆、郊野公园建成开放;工信小广场等9个“口袋公园”陆续建成,“15分钟绿色休闲圈”不断完善。8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11条断头路相继打通,5个城市书房已为市民提供服务,新建停车泊位,破损道路修复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同时,城市供热实现突破性进展,主城区实现集中供热万平方米。中心城市4个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提标改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以文润城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德,是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文明,是一种精神,薪火相传。今年以来,渭南市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与新平台,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立,为提升群众精神文明搭建了沟通平台,有利于基层工作开展,同时,也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文化润城,以文化人的有效抓手。”近日,在渭南市临渭区杜桥街道办盈田社区精神文明实践盈田站,该社区书记李永安介绍。据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盈田站成立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党史学习教育等百余场,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据悉,目前,渭南全市共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个、文明实践所个、文明实践站个,其中,富平县、韩城市、白水县、临渭区、华州区、蒲城县实现了镇、村全覆盖,更是打造了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富平县“怀德生日会”,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每月或每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集体过生日,并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融入生日会,寓教于乐、以情感人,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华阴市文明实践“大喇叭”,合阳县“五色花”(红色先锋、绿色生活、蓝色守护、橙色寄托、粉色力量)志愿服务项目等,畅通了诉求渠道,拉近了党群距离。

同时,还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为主线,通过举办文艺演出、读书分享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持续开展“一元剧场”“四进零距”“渭南—书享荟”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志愿服务为创文添彩市民素养不断提升走在渭南城市的街头巷尾,十字路口,斑马线前,总有一群“志愿红”在人流量大的街道手持小红旗,引领行人快速通过十字路口,劝阻闯红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告诉更多的人在“车让人”的同时还要遵循“人守规”。“车让人,人守规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整个城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渭南市交警支队临渭大队的执勤民警说道。

如今,“志愿红”已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了解,目前渭南全市多个部门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坚持每天深入城区29条主干道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结合“一盔一带”等活动,实施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驾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75%。

截至目前,全市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达到27.5万人,志愿服务队支,名“小喇叭”宣讲志愿者,坚持走巷入户宣传普及文明创建知识,深受群众好评。同时,为更好的引导广大市民认识创建,参与创建,在城区各类广告牌、公交车体、出租车LED屏、建筑围挡、户外电视屏等载体充分展示,设置景观小品多处,不断把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融入生活场景。

“创建为民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初心,也是巩固文明城市的核心。我们要更好的发挥广大市民的主人翁作用,人人争做创建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维护者,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渭南奉献智慧和力量。”渭南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娥说。如今,万渭南人用行动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文明硕果,用心浇灌城市“文明常青树”,让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蓬勃成长,力争早日建成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为渭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华商报记者邢雪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xw/15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