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城市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年将成为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分水岭,中国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较大”,因而需要“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内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城市的“内循环经济”,即以“新巿场、新产业、新消费”为核心,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规划新的战略部署等。目前中国是有一个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中国这个市场具有无限的消费潜力。而中国城市的“体育文化旅游”消费,无疑是未来巨大的“新消费引擎”。中国城市的产业经济,在疫情的浴火重生之后,必将迎来新的增长极和爆发点。我们把这个大趋势叫做“产城融合”。在“产城融合”的大背景下,各个城市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产生,将是体育产城融合发展引擎。年,国务院46号文件的出台,掀起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热潮。年体育产业总规模1.4万亿,年增至2.7万亿,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国家已经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年体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尤其是赛事经济,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成为新型城市的发展引擎和城市名片。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出炉,将以全民健身、户外运动项目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各个城市将开展好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体育消费转型升级工作,全面打造文体旅产业融合城市。这是理解未来中国城市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指标。在“城市体育消费”的大背景下,各个城市迎来全新的历史机遇,包括“新品牌、新IP、新活动、新地标、新基建、新市场、新消费、新产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入围“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大名单的四十个城市,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渭南新名片
——“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
近年来,渭南以“体育+”为抓手,加强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推动体育、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为渭南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奋进拼搏中逐步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实施了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卤阳湖航空运动体验基地、华山登山攀岩基地、大荔沙苑体育旅游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渭南被确定为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卤阳湖航空运动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大荔沙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大荔县以体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被评为国家体育产业典型案例……华山仙峪户外运动基地、阿特艾斯室内滑雪场、华山自驾露营地和盛鑫温泉水世界等项目入选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体育+”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在全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好渭南改革故事”讲述活动中获得第四名;渭南市连续两年入选人民网“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50强,“运动之城、健康之城、活力之城”已经成为奋进渭南的一张新名片。渭南——“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年渭南全年新建社区健身工程12套,新增国民体质监测站点4个,11个市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已全部建成。成功举办年“丝绸之路”足球赛、马拉松赛、自行车赛,“一带一路”陕西渭南国际轮滑马拉松赛、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等重大赛事32项,其中国际级3项、国家级9项、省级8项、市级12项,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项,参与人数达到多万人次。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78万余人,实现城乡全覆盖。体育社会组织达到个,健身活动站点达到多个,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万人次。年度锦标赛选派名运动员参加27个项目的比赛,以枚奖牌和.5分排名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7枚,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年11月,渭南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重点推进城市”(全国共21个城市,陕西省唯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选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渭南
——一个身经百战的体育赛事“老手”
渭南,1.3万平方公里,万人。能承接一个中甲球队一个赛季的比赛,这与渭南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分不开,与渭南承办大赛的经验分不开,更与渭南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分不开。可以说,在体育赛事举办方面,渭南已经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手”。竞技体育,提升城市品位。在年8月举行的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渭南市获金牌枚、银牌68枚、铜牌91.5枚,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批示,并发来了贺信:“欣闻在刚刚结束的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渭南体育健儿团结战斗,顽强拼搏,奋勇争光,荣登金牌榜第3名,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为渭南赢得了极高荣誉。渭南市人民政府为你们骄傲!全市人民为你们骄傲!”全民健身,激发健康理念。年组织举办迎新年越野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美丽乡村农耕大赛、千村百镇农民篮球赛等活动百余场次;全市体育社会组织达个、健身活动站点达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65万余名,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万人;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合阳县体育馆、澄城县体育馆全年开放天数天以上,每周70小时,累计举办、承办各类体育活动场,接待人数万人次。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市民免费体质检测1.02万人,实现了为民所建、为民所用。重大赛事,展示渭南形象。年上半年举行的渭南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历时45天,共有来自5省11市95个代表团的余名运动员参加,规模创历届之最。通过举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及腾讯、新浪、凤凰、华商网等新兴媒体纷纷聚焦渭南,全年刊发赛事报道千余条,百度词条达到多万条,极大地宣传了渭南、展示了渭南,提高了渭南的知名度。举办“丝绸之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马拉松赛、世界名校龙舟大赛、全运会(男、女)篮球预赛、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WCBA全国女子篮球联赛等国家级以上赛事14项、省市级赛事22项共多场次,比赛天数超过天,参与人数达万人次,渭南办赛经验可谓丰富。时间追溯到年9月7日—8日,全国竞走锦标赛在大荔县举行,多名全国各地的专业运动员参赛,观众达到3万多人。“每逢重大体育赛事,对旅游景区带动作用很大。”大荔县沙南村治保主任、金沙岛旅游发展公司经理朱建华说。大荔县还建成了我国首条自行车高速公路、国际马拉松赛道,串起美丽乡村、农业公园、旅游景点和城市景观,大荔冬枣、香梨等10多种特色水果布置在赛道两侧。“水果赛道”“最美赛道”成为体育新名片。“体育带动农业作用相当厉害,竞走比赛让冬枣的销量比之前增加了10倍左右。”大荔县冬枣品牌推广展厅工作人员杨国正说。据了解,大荔县通过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世界名校龙舟大赛、全国竞走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活动,极大推动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年全县旅游收入30.2亿元,赛事经济带动旅游收入为10亿元,占旅游收入33%,文化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为4%。年全县旅游收入49.6亿元,赛事经济带动旅游收入25亿元,占旅游收入50%,文化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为6%,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一张张崭新的渭南面貌、一件件暖心的惠民工程,让渭南这座城市从骨子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体育+”不仅改变着渭南万人民的理念,更是逐步提升着这座城市的精气神!
渭南加油
(来源:国家体育局、渭南体育、渭南政府网、互联网+体育纪胖专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