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城市群是以西安为中心,涵盖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9个城市及其他县城与集镇,是陕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它同时也是中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大城市群”之一。关中城市群与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中城市群不包括商洛一区三县以及甘肃省天水市。
关中城市群也是中国沟通南北、衔接东西的枢纽区所在,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美誉,曾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区。
规划立足于历史文化的至高性、科教的领先性、地域的枢纽性和战略的安全性,按照国际关中、现代关中、人文关中、生态关中的要求,把关中城市群建设成为既有一定综合实力、又有明显地方特色,既有浓厚历史气息、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城市群。
规划坚持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板块,做大做强西安市;以现有城市为基础,做大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等地级城市;以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做强小城市;以关中百镇建设为契机,做优小城镇;韩城、潼关等省级交界县城要全部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重点培育“一轴一环三走廊”的城镇发展格局。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因素
(一)城市群内部城市产业关联程度
城市群要想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城市网络中发展,必须要合理针对各个城市进行产业分工,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对内更好的合作,对外更好的竞争。
目前关中城市群中三个县级市(韩城、兴平和华阴)仅仅只达到了国家设市的标准,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另一方面,关中城市群缺乏一大批专业化的小城镇基础,一些城镇的工矿企业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布局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或军工企业,具有很强的植入特征,与地方经济的联系较少,难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温州地区以民营企业集群块状城镇化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与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式企业集群与城市化相互推进发展模式也不同。由于缺少在全国或者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生产贸易的专业化城镇,关中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网络大都在区域之外,这使得关中城市群城市体系发展的基础显得单薄。
关中城市群的几座中等城市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的产业关联度都不高。作为关中城市群体系中的第二梯度城市,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这五个中等城市应接受中心城市西安的产业、产品和技术转移,并向其它小城市和城镇进行产业、产品和技术辐射。但是,目前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都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经济结构,在工农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与西安市没有形成产业链关联。由于行政区划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影响了这些城市与西安市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使得关中城市群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城市群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的功能效应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产业和要素向南京和苏锡常地区有效扩散相比,关中城市群由于缺乏优势产业和区域内产业的有序关联,很难在开放环境下日益以城市群间竞争为特征的我国区域发展新竞争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二)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
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相互会发生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而城市群区域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通达性和便捷性,是城市流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而城市群内部的网络建设也会对城市化规模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因为这将降低城市间的交易成本,而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的根本动力,也是城市群中各级城市迅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陕西省的交通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主骨架的关中地区整体公路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以西安环城高速为始点,将关中城市群主要城市连接并向外辐射的八条高速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关中地区环山公路正在修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关中城市群的交通网络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关中地区铁路里程相对较少,密度低,公路建设存在着网络性差、许多公路等级低,且通达度小的问题,这使得要素流动和资源开发利用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导致信息闭塞、思想保守,不利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另外,关中城市群的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很滞后,目前城市间市场交易网络建设与国内其它区域差距很大,基本上还处于单个城市自成体系式的发展阶段:关中城市群城市间的区域信息共享网络、区域资金联通网络建设也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关中城市群内部网络建设的滞后使得城市群内小城市和城镇发展滞后,缺少专业化城镇,难以传递大中城市的辐射力,很难把区域内分散的生产要素资源及经济活动通过网络集成与大市场有机联系起来,不能形成关中城市群以城镇为节点,覆盖区域内生产、流通、服务、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区域经济网络,限制了城市群的发展。
(三)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区域间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对人才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不同阶层的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陕西省人力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
把所投入的劳动者分为大专学历以上劳动者、高中(包括中专)学历劳动者、初中学历劳动者、小学学历劳动者和文盲半文盲劳动者五个层次,分别用L1、L2、L3、L4、L5表示,并用K表示所投入的固定资产,则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出为:上式中α,β,r,μ,v,η分别表示L1、L2、L3、L4、L5的产出弹性,在一定时期内,它们可视作常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年)等有关资料,对式(2)进行线回归可得到陕西省的投入产出情况。
显示陕西省经济还处于规模递增的发展阶段,文盲半文盲劳动者的产出弹性为负数,表明这个层次的劳动者已过剩:同时,初中学历和小学学历劳动者的产出弹性较大,表明这两个层次劳动者的增加空间还较大。这是总体劳动者学历结构欠合理和整体素质较低的主要表现,而大专学历以上劳动者的产出弹性也为负数。
产生这个现象的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资本投入不足,从—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资本投入在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增长速度在6%—10%之间,与沿海省市比,相差甚远。在低速投入中物质资本的技术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与东南沿海省份相比,技术水平的提高速度相对较慢。这就使得陕西关中地区很多的新兴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抑制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高学历劳动者就业机会的产生。另外,潜在劳动人口增长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年和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陕西省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千分之12.30和千分之16.96,而陕西省由于受财力的制约主要抓了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初中和高中特别是大学的升学率还是很低,这样,大部分劳动力人口现在就滞留在小学和初中层次上。可以看出,物质资本投入不足制约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制约着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这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增长,导致了经济与教育的恶性循环。
关中地区高等学校密集程度在全国居前列,年关中地区高校在校学生人数41.16万人,在学研究生人,大专学历以上的劳动者供给相对过剩使得大量高校毕业生外流。人才外流和人才利用效率低下,也导致中青年骨干大量外流,科技人员大龄比率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关中城市群除西安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尤为突出。另外,成人教育和就业后再教育产业在关中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不能和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限制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整个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首位城市西安市相比差异非常大,这样也间接造成了其他城市的发展缓慢,最终从人力资源方面对关中城市群发展形成制约。
关中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根据年9月陕西省建设厅公布的《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计划在关中地区将建设西安都市圈,宝鸡特大城市和铜川、渭南两个大城市的城市新格局,以及“彬长旬”、“渭南—韩城”、“咸阳—铜川”三个城镇带。规划到年,总人口约在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2%。
根据年8月公布的《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计划以西安为中心,将连接关中地区各大城市和主要历史文物景点,总长公里的城际铁路网。铁路网规划范围包括宝鸡以东、华阴以西、铜川以南、秦岭以北五个市和杨凌示范区,涉及54个县区。规划将分三个阶段,预计到年全面建成。
转自MBA智库百科
深圳盈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客户为尊,诚信为贵”为服务原则,坚持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通过专业的服务,让客户分享到中国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盛宴。公司坚持基金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原则,为投资人持续挖掘业绩稳定增长、有核心竞争力、有成长潜力的基金,提供多样化的基金产品选择、专业化的投资顾问服务。公司从社会责任出发,始终向更高的目标突破,不断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以客户资产稳健增值为己任,实现企业和客户的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