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委司法体制改革专项组按照中省市的统一部署,凝聚共识,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加快改革步伐和改革力度,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开展。
一、法院系统
1.“探索通过社会化购买方式充实法官助理和书记员队伍”情况。目前,我省法院正处于法官员额制改革落实阶段。近期,全省法院第二批员额法官遴选和第一批员额法官相关等级选升工作已经完成,全市两级法院正在研究本院法官、审判辅助人员绩效考核及资金分配办法。
2.“探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改革,积极推进审判管理方式改革”情况。今年以来,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围绕人民陪审员的参审、管理、保障等重点内容展开。目前,根据最高法院新的改革试点精神,重点进行“3+4”模式的大合议及“两审”分离的探索。截止8月底,今年市中院共随机抽选了28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13件,审结10件。
3.“深化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情况。今年,我市法院系统根据全市执行案件情况和对标最高法院第三方评估体系指标,常态化开展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工作,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和惩戒。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共曝光失信被执行人案人,限制高消费人,限制出入境人,司法拘留人,按“拒执罪”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3人,依法实际判处6人,余件案件被执行人迫于威慑压力自觉履行了法定义务,营造了良好的基本解决执行难社会氛围。
二、检察系统
1.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情况。经过严格考试考核,并经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选任,全市12个检察院首批员额检察官遴选工作已全面完成,产生员额检察官人,占全市政法专项编制的27.62%。其中,基层院入额人,占全市入额检察官的84.39%;市检察院入额37人,占入额检察官的15.61%。
2.内设机构改革情况。研究制定了《内设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扁平化要求,除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职务犯罪预防处本次暂不纳入内设机构改革范畴外,市院将原22个内设机构按照司法办案部门、综合业务及辅助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整合为“八部一室”。各基层院也都按照规定对内设机构进行了整合。
3.扎实推进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成立了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渭南市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充实了办案力量,建立完善了内部联动、奖励激励和外部协作三项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省院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共发现摸排各类损害公益线索件,占全省线索数的22%;向有关机关发送诉前检察建议件,占全省诉前检察建议的20%;向省院报送审批起诉案件4件,批准起诉4案。
三、公安系统
1.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情况。一是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开展公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改革试点。开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制度改革试点,推行驾驶人自主预约考试、异地考试等制度,逐步在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行了驾驶点科目一至科目三全程考试并领取驾照,全面实现驾驶人考试网上预约,考试费实行分科目收取,考试积压问题已得到解决。制定我市机动车号牌管理改革意见和机动车号牌拍卖制度,6月20日全部实现了利用统一版的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及采取“50”选“1”的选号模式办理机动车选号相关登记业务。改革行政管理服务方式,简化、下放、取消、转日常管理的行政职权50项,保留18项,承接省上项目3项,前置改为后置审批的3项。
2.深化社会治安治理机制改革情况。创新完善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6+5+X”升级版建设方案的编制和落实,实现对全市重点道路查缉布控系统全覆盖。严格落实寄递物流%实名登记,%开箱验视,%X光安检三项制度。建立健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侦查工作机制,快速录入信息,进行调查、录入、审核,统一组织指挥、快速接警止付、集中研判侦查、统一抓捕起诉。以警务指挥体系和接报警服务为重点,开通全市12短信报警服务,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依托陕西“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90项业务的网上预约、申报,以及包含在线支付、证照寄递在内的全流程网上办事。
四、司法系统
1.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机构,推广临渭区医患纠纷和大荔县交通事故调处、华县诉前调解等经验,创新社会矛盾化解调处机制。大力推广临渭模式,在年4月16日司法部召开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上,临渭区司法局作为全国区(县)唯一代表就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运行一年来取得的经验在会上做了发言,其经验在全国推广。重点推广华县诉前调解工作室和大荔道路交通调委会的经验做法。三是积极探索新时期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本着节约资源,优化服务的原则,在原临渭区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的基础上,年12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市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
2.深化安置帮教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安置帮教基地体系。成立了“渭南市司法局新航驿站”。被列入政府再就业培训计划,并依托培训机构对学员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在县区建设“新航中途之家”和“社区矫正人员管理教育帮扶中心”,形成一个场所、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平台共用的安置帮教与社区矫正相结合的工作场所。“新航之家”达到全市覆盖,形成“一站多点”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
3.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实现市县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和单位法律顾问制度。配合市法制办对市政府现有法律顾问组进一步充实、优化、提升,组建了由专家学者、资深律师等组成的专业顾问团队,积极推进县级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部分县(市、区)组建了法律顾问组,镇一级正在按照工作安排有序推进法律顾问工作。建立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将其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4.创新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随即抽选、案件监督机制。一是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性的规章制度,科学确定名额,规范选任程序,最终确定并成功选任人民监督员69名,按照“随机抽选、以老带新、履职回避”的原则,统一从信息库中随机抽取确定人选,确保监督实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