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寇准何故到安吉天眼新闻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www.znlvye.com/
“青红楼殿枕寒溪,门外天垂斗柄低。啼鸟不知春向背,落花依旧水东西。半桥霜月光相照,一带松烟色未齐。谁谓百年榛莽地,香云今日绕轮蹄!”北宋政治家寇准在《过雾山寺》中,为大家描述的这座绿色簇拥气度非凡的大寺院,现在最普遍的看法,它就是位于安吉境内西苕溪上游的雾山教寺。为吴越王钱氏建,号袛洹寺,又名大明心寺,因在雾山,后改雾山教寺。吴越国历经三代五王,至公元年纳土归宋,期间钱氏励精图治,以“信佛顺天”为宗旨,大力提倡佛教,大修佛塔和寺庙,雾山教寺便是其中较著名的。西苕溪畔的这座雾山教寺雄伟而繁盛。这一点无论是史料,还是各朝代的诗文中,都可找到印证。明代归安(现湖州)诗歌领袖丘吉也有过类似的描述:“风引钟声落大溪,行厨酒尽夕阳低。斗杓斜坠阑干北,涧道横分略彴西。云杂天花银叶舞,门排行树宝幢齐。普香世界青山绕,一路烟霞送马蹄。”它的香火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时还有少量建筑残存。然而诸法无常,缘生缘灭。进入新世纪后,雾山教寺最终还是在沧桑岁月中完全湮灭匿迹。昔日的梵音缭绕、暮鼓晨钟现在空留下一处村庄的地名,让人无限缅怀。林下相逢,莫问因果。有生有灭,自然如此。放下雾山教寺不谈,寇准当年何故到安吉呢?却一直是我想弄明白的问题。他为何又只是匆匆“过”雾山寺,而不是“游”雾山寺?寇准是一位多情的写景诗人,这一点似乎与他政治家的身份严重不符,但游山玩水确实就是他的最爱,那他怎么就不好好赏赏寺内美景?他写这首诗的具体年代,似乎已无从考证。但根据他一生的经历来看,这时的寇准决非是那个当宰相时日理万机的寇准。这时的寇准要么还在冲往权力巅峰的路上跋涉,不知前途是否真有光明;要么已经被从权力宝座赶下,一贬再贬,正在重归草莽的途中,那么,他还有这个匆忙的必要吗?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出身名门,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年)年仅十九就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他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这段功绩后来被艺术化地加工成《杨家将》中那个寇老西的形象,从而被人们普遍熟悉与接受。然而生活中的寇准太过刚正,数度失意,景德三年(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年),病逝于雷州。考寇准一生行迹,无论是出仕前还是为官后,几乎都是在北方地区活动。取最广义范围的“江南”,他也仅仅到过两次,而其中一次尚有疑点。确切的一次是其晚年失势遭贬,自道州一直南贬至荒僻的雷州;存疑的一次为宋真宗咸平四年(年)在知风翔府任上,曾因公事出差入蜀,返回途中曾路经金陵。所以王晓波在《寇准年谱》中推测,寇准此次出差线路,当是从阆州顺嘉陵江、长江而下直至金陵。寇准这两次江南之行,晚年的南贬始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年)七月,贬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其后八月贬安州(治今湖北安陆),同月再贬道州(治今湖南道县),由此推断,此次过江应在七、八月之间。所以从《过雾山寺》诗句中“寒溪”“春向背”“霜月”等一类词分析,季节上面明显不相配。而咸平四年的出差,入蜀时已入秋,因而到金陵时所作的《金陵怀古》诗中就有“夜来榆塞雁,叫断石灰秋”字句,这样来看已到深秋,这与寇准过雾山寺的季节,或许更加相符。那么如此看来,寇准到安吉还在他当官的时候?安吉明显就不在他公干结束后回京城的路程之上,且北宋时的安吉道路并不那么通达,水路曲折,陆路更险。他肯定是到了金陵后,专门拐道过来安吉办什么事的。但如果有,肯定是大事,可为何没有找到记载?或者他是来看什么朋友?那么这个最有可能的人,便是潘仁美,当然只能是他的后人。关于潘仁美后人的落脚处,我之前专门写过,但这里要特别更正一下。根据再一次走访确认,不是在原来认为的西圩下游方向的走马村,而是西圩村上游位置的百步石,证据当然还是因为曾经的古宅门前,唯有高官才配的旗鼓石,还有村内一直流传着的传闻。从西圩过雾山寺到梅溪,原来一直有水道可以通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条水道还依然承担着西圩以上地区毛竹、树木等山货出口的主要功能。如果真是这样,那个“过”字,便也容易解释了。西苕溪水流湍急,他坐着小竹筏一类的交通工具,靠岸多有不便,寺庙一类景点,想必他也玩够了,如今穿越于绿水青山,眼前忽然闪现出红墙黛瓦,耳边飘荡悠远梵音,不失为一幅更加完美的画卷。抛开《杨家将》演绎的内容,寇准与潘仁美在历史上真有过短暂交集。潘仁美是年-年的人,寇准年时就开始入仕为官。潘仁美为将,寇准则入过兵部,一文一武,且两人又都是主战派,极可能在共同的理想支撑下,结下忘年之交。潘仁美死后,潘家后人搬来了安吉,寇准得知情况,特意过来看望,这样似乎也合情理。不过这样推测的问题是,就算百步石后来居住的真是潘仁美后人(湖南怀化也说有他后人),好像也不会是在年之前,也就是他死后十年。因为他死后还是享受了很长一段荣光的,年配飨太宗庙庭,在宋真宗时代又追封为郑王。那么他的后人又何必要背井离乡呢?特别是他们不可能比西圩施家更早来到西圩,这点从湖州知府慎镛《送施天相山人详还山》可证一二。而西圩施家是天圣二年到的西圩,也就是公元年。那么其他还有什么事什么人,能让寇准不辞辛劳匆忙而来,又匆忙而过呢?所以另一个想法便是,或者他经过的根本就不是安吉的雾山教寺,而是长江水道边的某个同名的雾山寺?甚至他并没有经过什么雾山寺,而是看了其他人写的雾山教寺的诗文,然后展开的随意发挥?他好像很擅长,宋人似乎都擅长。所以后辈文人常常玩笑宋代人写诗不实,明代杨慎曾在《升庵诗话》专门收录了朋友何仲默的观点:“宋人书不必信,宋人诗不必观。”寇准另一首更加有名的诗《江南春》中所描绘的春景,与他两次江南之行的节令都明显不和。有人以此认为,他是深受南朝齐粱间诗人柳恽影响,虽没有亲身体味过江南春景,却从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中得到灵感和启发,因此《江南春》不是“写眼前景,道眼前物”。那么《过雾山寺》是否也如此呢?施立新来源安吉新闻网编辑周章龙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tq/15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