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渭南天气
渭南新闻
渭南美食
渭南医院
渭南交通
渭南房产

秦东再涌双拥潮渭南从一个人到一个企业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73516.html

面对军旅,他一往情深,三十五年如一日,真拥军,真爱兵,赢得驻陕部队的交口称赞……

面对前辈,他一片丹心,视三秦如家园,真尊敬,实贴心,受到百位将军的一致好评……面对挑战,他勇立潮头,有家国情怀,走正道,走险境,担起拥军爱民新使命,不愧新时代弄潮儿……面对荣誉,他初心如磐,将压力变动力,举旗帜,铸军魂,誓言在军民融合的征途上铸就新长城……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得知他的事迹后,欣然亲笔题词:“爱国拥军,振兴中华”。曾担任党和国家、军队领导职务的乔石、彭冲、廖汉生等也先后为他题词嘉勉。年7月陕西容厦集团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他出席了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等的亲切接见。在渭南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容厦物流园内,董事长王友民坦言,虽没有当过一天兵,但他把一生的热情奉献予部队,再也无法割裂……

参军未遂不减军旅情结

红色土地滋养报国青年。陕西渭南是一块红色基因浸润的土地,渭华起义、荔北战役、八路军东渡黄河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从这里走出去许多著名的开国将领和国家领导人。这些革命故事和人物事迹,对王友民从小就产生很大的影响触动。他从15岁起就要求参军报国,屡次应征却未能如愿入伍,抱憾至今。虽然没有穿上军装,但丝毫没有减退他对“绿色长城”的向往与钟爱,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始终存有一份对军营的眷念。救命之恩引发“拥军”情怀。年,青年王友民到东北地区参加施工,干了三个月,工头没给一分钱,人生地不熟,几乎靠乞讨回乡。回乡途中,在深山老林中他迷失了方向,饿得迈不开双脚,夜宿荒野中的破草房。饥寒交迫之际,一位路过的退役军人发现了他,立即脱下大衣让他穿上,把他带回家中,端来热菜热饭,还资助了他返乡路费。这个当过兵的救命恩人,王友民感恩铭记,也对王友民产生了终生的影响。创业伊始安置军属就业。年,王友民东挪西凑,买了一台二手印刷机办起了印刷厂。凭借诚信和苦干,扛过了初期的艰难,公司经营日渐起色,他马上就来到解放军驻渭某部,想为部队建设做点什么。恰遇两位军嫂到部队探亲,因为没有工作缺乏归属感,强烈要求丈夫转业回家。王友民当即主动找到部队首长,表示愿意安排军嫂就业。第一次,他就安排了13名军嫂到自己的印刷厂上班,为官兵解决了家庭纠纷从此安心服役。自此,到军营慰问、帮官兵解难成为王友民拥军的主要方式。

与时俱进支持强军兴军

35年来,他的拥军方式紧跟时代特色,紧贴官兵需求,是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地用了心。“帮困拥军”解决官兵生活难题。得知战士洗衣服不方便,照相要跑到市区,他为部队捐赠了洗衣机、照相机,还聘请摄影师为战士传授摄影技巧。为帮助部队解决管理难题,他为原渭南市消防支队修建了军营卡拉OK厅。为提升部队办公自动化水平,他为解放军驻陕、驻渭某部及武警部队捐赠了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这些东西在上世纪末还比较稀缺,价格也相当昂贵,但他说:“只要对部队建设有用,再贵都是值得的。”在事关官兵的生活上,他做得细致入微,夏天,战士训练受蚊虫叮咬,他就送去杀虫剂;冬天,炊事班要腌菜,他就送去腌菜缸;看到连队宿舍墙皮脱落、床板破损,他带着施工队进行修缮;得知官兵训练体力消耗大,他送去牛羊肉补充营养。“文化拥军”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发现部队文化娱乐与社会脱节,他拿出30万元,购买宣传器材,组建“双拥”军乐队、威风锣鼓队,为武警某部和消防支队建立多功能文化室,活跃了官兵业余文化生活。年以来,他先后出资余万元,邀请杨洪基、阎维文、宋祖英、田震、吕继宏、郁钧剑、王宏伟、谭晶等军旅艺术家,举办了“爱心献功臣”、“重温双拥路”、“军民融合一家亲”、“感恩˙畅想”、“双拥永远在路上”、“金秋双拥”等12场大型“双拥”主题文艺晚会,邀请驻陕、驻渭部队现场观看,丰富了官兵精神文化生活。“基金拥军”激发精武练兵热情。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联合企业力量帮助部队办实事,他主动找到部队首长,拿出10万元,提出设立“爱军精武奖励基金”,用以奖励那些在军事训练方面表现突出的官兵。这个想法令部队首长很吃惊,当时10万元可不是小数,一个民营企业,如此关心军队建设,很难得,了不起!部队首长亲自来到公司赠送了“兴业不忘拥军,情系绿色长城”锦旗。年,得知渭南军分区民兵在全省民兵军事大比武中夺得总分第三的好成绩时,他又拿出10万元设立“兴秦民兵预备役奖励基金”,激励那些训练突出的民兵预备役官兵。“保障拥军”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年8月,渭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他带着慰问物品直接赶到灾情最严重的抗洪一线,慰问在河堤上救灾的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年12月,西部战区驻陕某部紧急拉动,夜宿容厦物流园区,他亲自带领全体员工密切配合部队行动,全力保障部队需求,得到了官兵的一致认可和普遍赞扬。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军民融合,实现有效拥军,他有着自己的想法:物流园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员工70%是复转军人的优势,物流园区仓储、办公用房、场地、运输设备乃至物资、产品都可以为部队提供高效保障,部分员工可补充民兵预备役。他的建议得到驻渭部队和渭南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倾尽所能巩固部队“后方”

想方设法帮助军属就业。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是一件迫切且棘手的问题,他迎难而上,至今已在自己公司累计安置军属多人,为部队官兵安心服役“定心稳神”。除了在公司内部设置岗位安置军人家属及子弟外,他还主动联系渭南市相关部门单位帮助解决了多名转业军人、随军家属及子弟的就业问题,赢得了部队官兵及亲属由衷的感激和信赖。原国防科工委某基地云维春少将代表基地党委班子给他送来了感谢信,对他帮助基地安置转业军人和随军家属就业表示感谢和敬意。一些入伍到山东、甘肃、宁夏等部队的渭南籍军人留守家属遇到的安置难题,写信给他求助,他也愉快地给予帮助。真情关爱军人军属生活。为使现役官兵安心服役,在部队建功立业,从年至今,他只要听到军人家庭遇到困难或问题,不管路途多远、问题多大,都会派人去帮助协调解决。35年来,近到驻地部队,远至边关哨所,每逢七一、八一、国庆、春节等重要节日,军营总有他慰问的身影。从年开始,他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ms/8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