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登录蜻蜓FM,搜索渭南新闻广播,或登陆渭南广播网/华山网聆听11月5日《渭南广播新闻》完整节目。
全力做好配合保障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渭南台记者报道:日前,我市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配合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印发《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配合保障工作方案》,对我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配合保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据了解,本次督察主要聚焦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重点督察整改不力,特别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以及在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检查列入督察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查处、整治情况;重点督办群众投诉举报立行立改情况;重点督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以及责任追究情况。同时,对大气污染问题开展专项督察。
为此,我市成立了专门协调联络机构,下设综合协调组、资料材料组、信访督办组、现场检查组、舆论宣传组、服务保障组六个工作组。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细化任务、夯实责任,相互配合全力保障。各县(市、区)及市级部门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认真贯彻中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秦岭北麓、渭北“旱腰带”采石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和自然保护区排查整治为重点,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打好青山保卫战;以散煤治理、“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扬尘污染管控为重点,着力抓好抓实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打好蓝天保卫战;以国考断面达标为重点,持续推进饮用水源整治、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等重点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开展清废行动为重点,打好净土保卫战。
省人大常委会《宪法》《监察法》巡回宣讲团走进我市宣讲
渭南台记者郑林华报道:11月6号上午,由省人大常委会巡视员陆宝延带领的的省人大《宪法》《监察法》巡回宣讲团第一组走进我市,开展专场宣讲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海贵、蒋秀侠、郭永峰出席宣讲报告会。
宣传团成员、西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中心研究员、副教授马成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围绕《宪法》的历史和修正的背景、内容、意义作了深入解读。宣传团成员、省监察委纪检监察员陶世勇从《监察法》的出台、监察机关的职业权限,以及监察体制改革后的监督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讲座观点明确、内容丰富、逻辑严谨、重点突出,对与会人员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准确把握宪法、监察法的精神实质,提高依宪依法履职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治意识,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大对“两法”的学习宣传,在市县镇各级各方面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引导社会公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把宪法监察法精神贯穿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营造遵纪守法、风清气正、公正廉洁的政治生态,为推进全市法治化进程、推动渭南追赶超越、建设“三地一中心”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一府一委两院”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部分市人大代表及市人大机关干部现场聆听了讲座。
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高会集中签约渭南签约引资15.47亿元
渭南台记者李智报道:11月6号下午,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举行第一场集中签约,渭南共签订合作项目9个,总投资金额15.47亿元。
此次我市签约的项目主要在合阳县、华州区、白水县、临渭区,涉及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高效能科技示范园区等,其中总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分别是渭南葡萄产业园与中投金友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的总投资8.6亿元的渭南市临渭区葡萄小镇项目;华州区农业局与西安润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总投资1.3亿元华州区柳枝镇沃森有机果蔬设施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华州区农业局与陕西省辉腾建设有限公司签订的投资1.1亿元的华州区下庙镇新下社区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白水县元亨商贸有限公司与临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签订的投资1亿元的成立“白水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阳县新池镇与陕西石羊农科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投资1.05亿元的合阳县新池镇六千头父母代种猪场项目。
“蒲城套餐”八宝辣子+椽头蒸馍走俏农高会1分钟卖出两瓶
渭南台记者李智报道:对于关中人来说“辣子一道菜”,蒲城的八宝辣子,别说吃,看一眼就让人流口水。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那简直是绝配!这种最具特色的“蒲城套餐”不仅是渭南人民的心头最爱,如今一经亮相农高会,就受各地群众的热捧。
11月6号上午,在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渭南展馆里人头攒动,尤其是蒲城展区的八宝辣子摊位上更是挤的水泄不通。来自汉中的群众尝了一口八宝辣子夹馍就被它的口感所折服,立马买了两瓶。汉中张女士:
八宝辣子又叫什锦辣子、酱辣子,是蒲城县的特色小吃,也是当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以多种原料佐以地方特产秦椒煸炒而成,故称“八宝肉辣子”。八宝辣子口感脆爽,香辣开胃,用于佐餐夹馍。
当鲜红喷香的八宝辣子遇上雪白喷香的椽头蒸馍,那就是绝配了。“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家的八宝辣子就卖出了多瓶,相当于一分钟卖出两瓶”,陕西鑫卓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淑侠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八宝辣子系列产品,设计能力年产10万瓶,产值0万元。此次来到农高会也是为了进一步宣传产品,拓宽销售渠道。陕西鑫卓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淑侠:
蒲城人种辣椒、做辣椒、吃辣椒。农高会上受青睐的八宝辣子夹馍,正是目前蓬勃发展的蒲城县辣椒产业的缩影,也预示着辣椒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大荔县名优特产亮相第25届农高会备受欢迎
在今年第二十五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大荔县合理精选名优特产,提早精心布展,主打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大荔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吸引了广大参观者的目光。请听大荔台记者柴伟鹏发来的报道。
在本届农高会大荔县以"同州三红、"等为主要推介内容,展示内容包括红薯、红萝卜、红辣子、黄花菜、冬枣、鲜葡萄、高石脆瓜以及相关深加工产品如酱、黄花面、脆冬枣、鲜蒸枣、带把肘子、烧鸡、甲鱼等共20余种。
大荔县羌白镇彩铃葡萄专业合作社石彩玲
大荔县黄花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琳
琳琅满目、色泽诱人、营养丰富的农副食品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上前品尝咨询了解的人络绎不绝,很多客商也表现出极大的合作兴趣。
客商李先生
此外,为了有效推介大荔特色农副产品,大荔县农业局组织了余名专业农民参加展会,还专门印制各种宣传资料余份,宣传展板20余张,宣传推介效果明显。
改革开放40年:蒲城农耕工具的时代变迁
渭南台记者报道:在农村的田间地头近多年来流行这样一句话,“过去种地全靠人,费神费力费时间,如今种地是机械,轻松方便省时间。”我想,对于长期以来从事农业的农民来说,这就是农耕生产工具变迁中最好的变化印证。改革开放40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年农耕生产工具的历史变迁。
在蒲城县罕井镇弥家村有一个农耕博物馆,一听这个馆的名字大家脑海就会浮现出多种记忆当中的农耕工具的画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里,了解一下农耕生产工具的一步步变迁。这个博物馆的主人是71岁的弥自成,他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提起农耕工具来他说的头头是道。
农耕就是从开始犁地,收割,一直到粮食储存全部都有,那咱这个大柜子是用来干啥的?大柜子是60年代的时候,咱这没有磨面,磨面都是牲口磨面,这就是磨面柜。这个是风车,老祖先那会充分的利用自然的风力,一年收割的时候扬麦子,把麦子和麦子壳都分离开,但是没有风咋办,没有就是用这个风车一摇,把麦子和壳就分离开了,这样麦子就清理干净了,这算是咱农民人的一代记忆了。
弥老说,自己是一个庄稼人,种了一辈子的地,这些农耕生产工具是跟随着他一起走过来的。在他的心中,这些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农耕工具现在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村民们都知道弥老爱好收藏,经常隔三差五来串门,时常看看他新收藏的宝贝,聊聊和农耕工具相关的那些人,那些事。
在过去的年代中,一年的收成如何,怎么方便地称算,当时的升子、斗子可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在弥老的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七八个各地造型不一、称麦子的容器。
蒲城县罕井镇弥家村1组弥自成
收麦子的刃镰、计算粮食的斗子,大家在当时生产工具匮乏的时期,如果谁家能有这样一个种植生产工具都算得上是富人家了。
蒲城县罕井镇东党村5组曹晓明
相比于现在的播种机,这个“耧”似乎太不起眼,可在当时,弥老说有点本事的人才能掌控得了这个生产工具,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正是因为有了它,才逐渐的发展到今天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工具。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生产工具:犁地的犁,织布机,纺织机,都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农耕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弥老这一辈人的眼中,这是他们这一代人体会最深,变化最大,前后对比最为明显的一个时代。
蒲城县罕井镇南白堤村1组姚宝顺
从人工割、打、晾晒麦子,到现在把直接干净的麦粒收回去,这中间省去了诸多环节和时间,更提高了从事农业发展效率,这中间,农业生产生活工具的创新、推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蒲城县罕井镇弥家村1组弥自成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传统的农耕方式已被改变,过去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弥老珍藏的诸多农耕工具,却犹如一幅由实物组成的历史画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农业、农民发生的深刻变迁,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和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历史成绩。
扬中:余双爱心球鞋发往白水县中小学校
11月3号,扬中市40余位麦田志愿者对余双社会募捐购置的爱心球鞋进行分拣核实和封箱打包运往白水县部分中小学校。请听白水台记者娜娜,雨琼发来的报道:
志愿者队伍中,有一对夫妻来自陕西省白水县,丈夫名叫潘国锋,妻子名叫谢香兰。6年夫妻俩通过当地劳动局介绍来到扬中打工。今年偶然间得知扬中“一双球鞋的暴走“活动首次针对老家贫困学生进行捐助,夫妻俩十分激动,11月3号分拣时也是卯足了干劲。潘国锋告诉记者,白水山区交通闭塞,山路又多,拥有一双耐磨的鞋子是许多孩子们的梦想。
志愿者潘国锋
双球鞋,35所学校,一双鞋将白水与扬中牵连得更紧,经过近一天的整理,志愿者落实好打包邮递、查询系统跟踪等流程后,发往陕西省白水县的球鞋正式从扬中启运。
志愿者潘国锋
据了解,今年国庆期间,扬中市“一双球鞋的暴走“活动参与人数突破人,共募集到90万元鞋款,经过实地走访、测量鞋码、接受申请、球鞋采购等环节,11月3号开始,球鞋发放工作正式启动,承载着扬中市爱心人士的爱与期待的双球鞋将送到白水县32所中小学校。
简讯:
11月5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陕西省转交环境信访问题36件;11月4日至5日,陕西省累计接到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交环境信访问题62件,已按照办理信访工作方案全部及时转交各市(区)党委。这62件环境信访问题,共涉及10个市(区),其中西安市24件,宝鸡市、榆林市、汉中市和安康市各6件,咸阳市5件,渭南市4件,商洛市和杨凌示范区各2件,韩城市1件。
陕西旅游特色名镇(办)、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社区)最新出炉。白水县尧头村、和家卓村获评“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据了解:今年全省共命名陕西旅游特色名镇(办)21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社区)45个。渭南市共5镇9村获评。(娜娜雨琼)
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位于南塬绿化生态景观长廊的自行车运动公园已经建成投用,渭南市民健身休闲又增添了一个新去处。
新闻广播
新闻播音员:江天维佳
排版编辑:王超磊
渭南FM.6新闻广播
渭南上空,最有力量的声音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