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30日,多云微风,我们一行走进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东塬,拜访了临渭区面花非遗传承人康妙云,详细了解了她的面花艺术和制作经验分享。面花又称面塑或捏面人。是用面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犷、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那么康妙云的面花是如何出名的呢?康妙云,女,49岁,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五星村村民,年生于合阳县同家庄镇辛庄村,她的奶奶是村里的大能人,人缘好,做的一手好花馍,左邻右舍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做花馍都少不了请她奶去做,也有吃好饭,所以就少不了康妙云这个跟屁虫,为了不影响大人干活,都会给康妙云一块面,她就很安静的学着大人的样子捏啊做啊,可能是遗传,也很有天赋,有一天奶奶惊喜的发现捏什么像什么,学的有模有样,奶奶说我娃巧的太,她也是奶奶的自豪,奶奶为她编的顺口溜,长脖脖细腰腰,辛庄村的头梢梢,巧手手,捏面面,辛庄村的头案案。上小学时节假日她就是奶奶的好帮手,康妙云也乐在其中。嫁到临渭区东塬后,幸运的是康妙云的婆婆和奶奶也是一样的能人,给村里人帮忙做嘴巴馍曲连馍,奶奶老了就由婆婆接班。说实话这是个辛苦活,刚过门,康妙云没显山露水,再说渭南这边的馍也不好看,终于有一天,她说婆婆你可以把嘴巴馍的鼻子眼睛改造一下不是更好看,她做了个样子,这下不得了啦,村里人都看我做的好看,后来的苦就可想而知了,给谁家不做都不行,她就顺理成章的担起了奶奶、婆婆的苦差事实在是没办法的事!谁叫咱就有这点能耐呢。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有人给康妙云建议说订做馍,街上没你做的好看,都卖的红火,她还是没做,老公给人开车不在家,孩子小还有老人,她也做不起来,就从儿子上大学之后,她才开始在家订做,生意还不错,也是她增添了不少新元素,迎合顾客的需要,要老样子也做便宜,要喜庆的大红大绿她也会,就这样附近人甚至渭南人都赶到康妙云家订馍!随着交通方便,远嫁的姑娘把她的馍带上到南方,说陪嫁什么都不要,当地的花馍必须带,慢慢的也成了一个标志性的文化。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重视非遗文化,康妙云参加了不少活动,在韩城参加了魅力中国城节目和双鸭山比赛,邀请她去做九层大寿糕,做了八天完成了,韩城胜出!她也自豪!中央十台味道栏目拍记录片她也参与其中。区文化馆派康妙云去陕西师范大学参加第六期面花培训,学业完成拿到了结业证书。年四月份子洲全国面花大赛上,康妙云代表临渭区,带上她的作品孔雀开屏获得三等奖!这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鼓励!前段时间应耀州香山庙的邀请,和同学共八人完成了大小五个花馍制作,受到铜川领导的表扬,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再加上渭南这几年每年的七七巧娘节我都参加,大家的肯定给康妙云的鼓舞很大,也增加了她对这古老技艺传承决心,再努力!走出康妙云家,辞别康妙云,看着手中她送我的精美面花,赋诗一首以纪念:秦东崇凝红色革命老区深藏非遗达人,和面蒸熟揉面调色捏塑妙云精心构成。神话戏剧历史儿童佛像面花婀娜多姿,竹刀巧点切刻划塑成身顷刻栩栩如生。庚子年甲申月乙巳日骊泉于陕西渭南高新区来源:宋渭涛骊泉影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nanzx.com/wnms/1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