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路,名沿黄。
上周,我的照片刷遍了很多人的朋友圈,
也闪爆了不少媒体的闪光灯。
有酷的我——
有清新的我——
也有柔情的我——
很多人把我比作陕西的美国一号公路,
那是因为我穿越黄土高原时冷峻的样子吗?
No,no,
那只是你没有领略我真实的面容——
事实上,我模样的不同,
与我所经过的城镇不无关系——
黄土高原上,我呼啸而过时有硬汉的风范;
壶口瀑布边,我静静穿越时有仰慕的深沉;
大荔渔村旁,我身披彩衣时有绚丽的温柔……
沿黄公路旁大荔县范家镇华原多彩渔村
虽然在众人眼中,我是一个“高颜值”的小哥哥,
但在我的沿途,
却有许多个和我一样颇具魅力的同胞兄弟,
他们组成了共同的名字——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
也正如媒体所说,我有很多使命——
旅游路、致富路、产业路……
而这些使命的实现,
这是与我的同胞兄弟们命运相系。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将为各位展开一幅幅命运的图谱……
图谱一: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下称《规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下称《规划》)最早可以追溯到年,时任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提出要依托沿黄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沿黄城镇建设,要求省住建厅研究启动沿黄城镇带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是我省首次对沿黄地区城镇现状及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规划,也是首次对该区域城镇带进行规划。规划初步思路形成后,多次征求了省级有关部门、沿黄地市以及专家的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规划内容汇报,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年3月2日,胡和平省长主持召开了省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同时,进一步明确要紧抓沿黄观光路建设的契机,加强县城和特色镇建设,打造集生态文明、城镇化特色、文化旅游、区域合作为一体的示范区。
沿黄公路渭河特大桥
图谱二:
在制定沿黄城镇带规划时,编制专家团队专门添加了“生态”一词,含义是什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沿黄城镇带规划编制过程中,生态二字也凸显了沿黄地区不同于以往城镇化发展地区,规划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充分尊重沿黄地区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气象条件等,科学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促进沿黄地区实现绿色发展。
沿黄公路韩城市城郊风光
图谱三:
今年4月1日,陕西省政府召开沿黄城镇带建设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沿黄地区将围绕“一园两群三片四核”总体空间布局。什么是“一园两群三片四核”?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提出到年在沿黄地区,形成“一园两群三片四心”的“”总体空间结构。
“一园”:指秦晋黄河国家公园。以佳县-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宜川为秦晋黄河国家公园主体,吴堡、韩城为门户,以生态保育、休闲旅游等为主要功能。秦晋黄河国家公园以及周边主要景区、生态保育区内人口逐步向中心城市、县城和特色城镇集聚。
“两群”:指关中东部城镇群。强化韩城市的区域中心城市职能,提升大荔的城市等级与规模,形成“西安-富平-合阳-韩城”、“渭南-大荔-永济-运城”、“渭南-华县-潼关-三门峡”三条核心发展走廊,打造陕西省东部发展极和东部门户。榆林-神木-府谷城镇群。提升神木、府谷的综合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加快培育县域副中心和重点城镇。
“三片”:指依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将沿黄13个县(市)划分为“榆林北、榆林南和延安、渭南”三个片区。“榆林北片区”包括神木、府谷两县,“榆林南和延安片区”包括佳县、绥德、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宜川七县,“渭南片区”包括韩城、合阳、大荔、潼关四个县(市)。
“四心”:指加快城镇功能转型与完善,适度提升城镇发展规模,打造沿黄地区战略增长核心,包括神木-府谷、绥德、韩城、大荔。
图谱四:
沿黄公路穿越四市十二县,三大片区,沿黄各区段城镇建设目前进展如何?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沿黄地区城镇发育程度较低,县城人口规模大多数小于10万人,延安段县城人口规模多在5万人左右,县城以下建制镇人口小于1万人的比例近九成,城镇密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我厅已制定《县域城镇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分类指导,分级推进,加大沿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加快沿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总体思路是,以系统化思维做好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和建设,依托沿黄观光公路和黄河西岸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建设,将沿黄观光公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发展、扶贫开发、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形成“串珠式”特色小镇发展格局。争取到“十三五”末,建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城镇空间体系。为增强规划的引导性和操作性,《规划》对沿黄各区段提出了不同的城镇建设发展目标:
1.榆林北片区,依托高速公路、铁路等走廊,串联沿途工业区、城镇、旅游景点,培育榆林-神木-府谷城镇带;提升神木县城、府谷县城公共服务承载能力,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依托重点矿区培育县域副中心和重点镇,提升工矿节点城镇的产城融合水平。打造神木、府谷双中心,推动府谷-保德协同建设,构筑榆林-神木-府谷-保德城镇带。
2.榆林南和延安片区,陕西、山西两省合作共建秦晋黄河国家公园,以国家公园推动区域整合,培育壮大绥德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构建以延安、吕梁为中心,绥德、柳林为副中心的城镇格局,形成“生态-旅游-农业-城镇”复合型发展体系。
3.渭南片区,加强渭南市作为关中城镇群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升韩城、大荔区域副中心城市职能,依托区域交通走廊,发展城镇密集带,促进黄河金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图谱五:
目前沿黄特色小镇建设状况是怎样的?下一步,还将如何加快沿黄特色小镇建设?
我省从年起启动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其中沿黄观光公路沿线2个(延川永坪镇、潼关秦东镇);从年起启动31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其中沿黄观光公路沿线3个(大荔朝邑镇、延川文安驿镇、佳县佳芦镇),共计5个。沿黄公路沿线的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目前均保持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县域副中心、宜居宜游特色小镇。
延川县永坪镇年列入省级重点示范镇,-年累计完成投资18.55亿元,镇区面积从4.48平方公里增加到6.69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从3.2万人增加到4.65万人,全镇GDP从26亿元增长到95亿元。潼关县秦东镇年列入省级重点示范镇,-年累计完成投资8.22亿元,镇区面积从1.58平方公里增加到3.6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从0.31万人增加到0.65万人,全镇GDP从5亿元增长到8亿元。大荔县朝邑镇、延川县文安驿镇、佳县佳芦镇年列入文化旅游名镇。年上半年,朝邑镇旅游人数21万人,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7%;文安驿镇旅游人数55.2万人,旅游收入.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28%;佳县佳芦镇旅游人数43.5万人,旅游收入.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9%。
下一步,住建厅将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结合沿黄沿线各镇不同自然景观、人文沉淀、特色风俗,制定《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特色小镇建设方案》,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富有人气的特色小镇,促进地方特色旅游发展。近期,围绕秦晋黄河国家公园建设和生态修复,重点培育清涧高杰村镇、宜川壶口镇、韩城芝川镇、合阳洽川镇、延川乾坤胜境小镇5个特色小镇。远期,在沿黄公路沿线共打造46个具有一定发展基础,能突出沿黄地区地域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红色文化、特色风俗塑造的特色小镇,通过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同时,重点培育沿黄观光公路沿线、秦晋黄河国家公园内拥有特色旅游和产业资源的村庄、传统村落,形成一批旅游专业村、特色种植专业村等特色村庄。
图谱六:
特色小镇建设和沿黄公路沿线的旅游建设密不可分。依托沿线的风景名胜资源,结合规划的相关内容,今后将如何发挥已有的风景名胜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和沿黄公路沿线的旅游建设密不可分。依托沿线的风景名胜资源,结合规划的相关内容,今后将如何发挥已有的风景名胜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建设?
我厅将组织指导市县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沿黄公路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合阳洽川、壶口瀑布)、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司马迁祠墓、白云山)作为旅游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把它们打造成为沿黄公路的靓丽名片,带动沿黄旅游产业发展,造福沿线百姓。
图谱七: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为沿黄公路沿线的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落实规划,提高操作性,住建厅近期及今后一段时间将如何安排?
我厅将组织指导市县有关部门,进一步发挥沿黄公路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华山、合阳洽川、壶口瀑布)、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龙门—司马迁祠墓、白云山)作为旅游资源的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把它们打造成为沿黄公路的靓丽名片,带动沿黄旅游产业发展,造福沿线百姓。
为了进一步落实规划,我们近期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对《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的宣传。我们将通过规划展示、主流媒体报道、网络新媒体宣传、专题解读、访谈等形式,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规划。今天,很荣幸接受省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节目的现场访谈,也是对《规划》的宣传和展示,在此感谢省广播电视台领导和栏目组各位同志。
二是印发《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近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规划落地生根。目前,我们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正在制定完善《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近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印发沿黄各市县认真执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秦晋黄河国家公园创建工程、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程、沿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工程、城乡建设提质工程、产业平台搭建工程和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保障规划落实。其中:
1.秦晋黄河国家公园创建工程。成立秦晋黄河国家公园筹委会,加快国家公园申报,发展规划、建设方案、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协调,与山西省推进沿黄地区协同发展。
2.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程。推进生态修复与提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落实环境保护要求。
3.沿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工程。加强沿黄文化旅游品牌宣传。编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以旅游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辅以影视、文学、演艺等其他手段,打造黄河湿地景观区、黄河大峡谷奇观区、秦晋文化旅游综合区、晋陕蒙旅游文化区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区。
4.城乡建设提质工程。培育区域副中心城市,推进宜居县城建设,提升重点镇发展水平,打造特色小镇,加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5.产业平台搭建工程。打造现代工业园区,做大县域工业集中区,做优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壮大物流园区。
6.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工程。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能力,保障水资源供给能力,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综合管廊建设。
图谱八:
由此看来,《规划》的目标和定位是什么?
《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围绕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发展两大重点任务,集生态文明、文化旅游、新型特色城镇化、区域合作为一体,以特色发展、产业提升、城镇集聚为主要动力,加快推进陕西省沿黄地区振兴发展,以及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发展定位是积极打造,“黄河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区;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区;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
精选阅读
●非法违法施工后果自负!这些行为住建部已明令禁止,违者严厉打击!
●“低价中标”,拜拜了您呐!招投标法律法规重大调整!
●官方
我省进一步规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西安地铁又有大进展,6、11、15号线站点全公布!
●将一种元素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的创造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