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在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由渭南市秦腔剧团创作的秦腔现代戏《家园》作为艺术节的开场大戏在延安大剧院隆重上演,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对我市秦剧团创作的《家园》给予高度评价,该作品荣获特别贡献奖,先后在全国巡演58场次,观众达8万余人,创造了渭南秦腔表演史上的奇迹。
年8月5日晚上,炎热的天气依然阻止不了渭南市民爱看秦腔戏的脚步和热情,这天晚上,大型秦腔现代戏《家园》经过全国巡演之后回到渭南为家乡人民再次奉献精彩的演出。精美的舞美、灯光,新颖的编排、创新的演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随着剧情的推进,感人的故事也让台下的观众潸然泪下。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更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家园》是一部秦腔现代戏,主要讲述陕西省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给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融入了陕南民歌、民间歌谣、华阴老腔等地方戏剧元素,追求纪实和诗意的完美统一,被确定为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剧目。
观众朋友,这么一部精彩的大戏,您知道票价需要多少钱吗?说出来您可能不会相信,1元钱!是的,您只需花一元钱买张戏票就可以欣赏到一台秦腔大戏。这就是渭南市秦腔剧团推出的“一元剧场”。“一元剧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联姻、百姓受惠”的创新模式,重新点燃了低迷的演出市场,同时也救活了濒临倒闭的演出团体。十年磨一剑,“一元剧场”带来的创新与活力终于磨砺出了《家园》这样令人振奋的好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望“一元剧场”,回望这十年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第一集:剧变:“一元剧场”在艰难中诞生
“秦地自古多奇迹”,在渭南,“沙苑文化”“龙山文化”等农耕文明的遗迹俯拾皆是,华阴老腔、大荔同州棒子、富平阿宫腔、华阴迷胡等13个地方剧种源远流长。其中,“华阴老腔、华州皮影、合阳提线木偶”还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鼓舞、陶艺、皮影、面花等上千种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巧夺天工。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滋养着渭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东府渭南自古就是“戏窝子”,渭南市秦腔剧团成立于年,是一支活跃在三秦大地及周边省区颇具影响的大型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自建团以来,先后排演了余台戏曲节目。其中,《五味十字》荣获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千树万树梨花开》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王鼎尸谏林则徐》《青荷吟》《随文大帝》等作品获得多项大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事业以及各种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曾经风靡秦东的戏曲演出日渐萎靡,市场不断缩小,剧场的观众不断的减少,最终导致演出一场就赔一场的窘境。
演出市场的低迷不仅让团领导迷茫,作为在一线演出的演员更是经历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巨大在冲击,他们如此的热爱戏曲艺术,愿意把自己的艺术奉献给人民大众,现在却出现了如此令人尴尬的局面。他们被迫于生活压力,有些人不得不干起了第二职业。
面对如此窘境,年底,渭南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专门成立课题组。通过调研,课题组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先从社会效益入手,通过低票价把观众想办法拉回到剧场,积聚人气。那么如何定票价呢?10元、5元,怎么定?大家意见不统一,社会上也有各种言论。课题组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把观众拉回到剧场,把人气先恢复起来,最终,课题组力排众议决定把票价定位一元,命名为“周末一元剧场”
改革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艰难的改革就这样在大家的不理解下进行,“一元剧场”到底能不能行得通需要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年11月23日,由渭南市委宣传部、渭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渭南市秦腔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周末一元剧场”这一文化惠民工程在经历了坎坎坷坷之后终于启动了!启动当天,渭南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全部亲临捧场,一元钱一张的戏票半小时全部售空,长期无人问津的戏票顿时炙手可热,当天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
“周末一元剧场”的启动,让逐渐离去的观众又返回到了久违的剧场,这里有他们最热爱的秦腔和最熟悉的演员,这里有他们和这个剧团深厚的感情,这里有他们世代看戏的美好回忆!“周末一元剧场”的成功推出盘活了剧团,救活了市场,当年,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开创了先河!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