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坚持顶层设计、持续用力、深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我市“放管服”改革“”工程体系、权责清单建设、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村民事务干部采办制、村级“微权力清单”建设、“放管服”改革宣传等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第十督查组、第三方评估组、中编办督查组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一、“”工程体系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年,市委、市政府着眼发挥渭南市“三区合一”的区位叠加优势、“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撑优势和先期简政放权的基础优势,对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实施意见》,构建了以“6张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专项资金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6大平台”(政务中心服务平台,审批服务网上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5项重点改革”(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介服务组织政社分开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监管执法体制改革,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改革)、“5大监管体系”(监管制度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放管服”改革“”工程体系。目前,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家统一建设外,其它清单全面建成,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近年来,我们紧跟中省“放管服”改革任务,不断充实完善“”工程内容,很好地发挥了规划引领作用,撬动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放管服”改革“”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中省的多次肯定。年7月份,省委办公厅在《关于我省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报告》(陕办字﹝﹞67号)中指出:渭南市实话简政放权“”工程,“六张清单一张网”行政审批机制初步形成。年11月份,陕西省政府在《简政放权专题督查情况汇报》中指出:渭南市“6张清单”、“6大平台”、“5项重点改革”、“5大监管体系”的“”工程体系,具有复制推广价值。年,在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中,陕西省将我市“”工程作为全省放管服改革亮点工作上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年5月,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第十督查组来我市督查时,对我市坚持顶层设计,通过构建“”工程体系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的做法进行了肯定。年6月,我市“放管服”改革“”工程经验做法,被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放权新成效监管新模式服务新高度》一书收录。
二、简政放权措施有效落实
一是及时承接落实。近年来,中省先后向市县下放各类行政审批事项项(国务院7项、省上项),取消了中央指定由市县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40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对于中省明确取消的,我们一律取消初审事项和对应行政审批事项;中省明确下放的,严格按层级下放到位。承接过程中,我们指导基层及时制定承接方案、建立承接清单,规范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中省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二是分批取消下放。我市先后取消、下方、转移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项,其中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项(取消50项、下放项、调整规范68项),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3.3%,其中行政许可事项减少56.7%。这些举措既方便了群众办事,也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实惠。比如,市交通局将道路运输从业驾驶员(普货)年度诚信考核业务下放后,年市级业务量减少4万余件,仅食宿、路费两项,就为群众节省万元以上。市公安局将汽车牌照发放权和驾驶员部分考核项目下放后,每年可为群众节省食宿等费用万元以上。三是有序转移职能。立足渭南市实际,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全市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意见》(渭市办字〔〕10号)、《渭南市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工作方案》(渭政发〔〕37号),明确了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的范围、程序、要求等。先后分三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行业管理与协调”“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非基础性教育和医疗服务”“技术服务与市场监督”方面职能项,促进了以室内装饰协会、志愿者协会、医患调解协会、家政服务协会为代表的社会中介组织发育壮大,较好发挥了行业服务和管理职能。这项改革在西部地区是首家,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先后有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来我市调研学习。
三、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实行工商登记前后置审批事项动态管理。认真执行中省最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及时更新调整。目前,市级保留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4项,企业变更、注销登记前置审批事项30项,后置审批事项项。二是实施“多证合一”登记改革。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展开了以降低入口门槛、“先照后证、证照分离”、简化登记手续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主要内容的登记制度改革,以前企业到工商部门20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5个工作日就能办结。进一步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三是推行“双告知”“一承诺”制度。在企业办理设立、变更登记中,如涉及后置许可,工作人员现场告知申请人取得营业执照后还需办理的审批事项内容,并由申请人现场做出规定时限内办理后置审批事项承诺。同时,通过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将变更信息推送到相关许可审批部门,加快了审批进程。四是探索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在全省率先展开了网上注册登记工作,开通了企业名称查询、“三证合一”换照、企业设立登记网上服务平台。与四大商业银行签订了企业注册合作协议,开展了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公司设立登记业务试点。完成了全市企业登记机关印模采集工作,为开展电子化登记管理打下了基础。五是简化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降低企业退出成本。今年3月以来,已有76户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进行简易注销公告。年,全市新增各类企业户、同比增长21.76%,新增个体工商户户、同比增长19.19%。
四、权责清单全面建成
一是实现了权责清单全覆盖。年,全面梳理公开了市县镇三级权力清单。由于梳理全面,格式规范,赋码方法科学,得到了省职转办的通报表彰。陕西省以渭南市级权力清单,我市潼关、合阳、大荔县级权力清单,临渭区镇办权力清单为蓝本,编制了全省统一的《市县镇权责清单通用参考目录》。年,根据省上的统一部署,按照“权责对应”原则和“两单一表”模式,建成了市县镇三级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我市权责清单中,市级项(行政许可项、行政处罚项、行政强制项、行政征收49项、行政给付14项、行政检查项、行政确认56项、行政奖励69项、行政裁决13项、其它权责项),其中市级直接行使项、占30.9%,属地管理项、占69.1%。年,按照省职转办统一安排,重新梳理了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形成了新的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二是实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严格按照《陕西省权力和责任清单管理办法》,规范了调整的主体责任、基本程序和方式方法。参加了省上组织的“权责清单公示系统”培训会,立足渭南实际,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及时将“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数据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县市区,方便县市区进行动态管理。完成了市气象局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提出了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意见建议。三是推进权责清单向村级延伸。借鉴推行政府权力清单的做法,在合阳、大荔等县展开了村级“微权力清单”编制试点,规范村级权力行为,促进权力清单制度向末端延伸。合阳县推行村级“微权力清单”的做法,在全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了胡和平省上的点名表扬。下一步,我们认真总结试点县市区经验做法,适时在全市进行推广。四是推动行政收费项目清理。年,对全市行政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年7月,印发了《公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的公告》,进一步完善了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清单。年,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等进行了修订完善,为企业缴费和拒绝违规收费提供查询依据。
五、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
一是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方案。根据省政府通知精神,拟定印发了《渭南市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渭政办发﹝﹞号),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九大重点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细化了50项具体内容。二是细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结合权责清单建设,对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其他审批等权责事项,逐一建立健全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细化了监管责任。三是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编制公开了市级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级39个具有检查事项的部门共确定随机抽查事项项,在市级监管执法领域提前一年实现了随机抽查全覆盖。编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知识要点》,在新闻媒体上组织了专题访谈,全面宣传普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政策;建立了工作通报制度,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经多方努力,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市级39个单位均展开了“双随机”抽查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年,结合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将县级工商、质监、食药、盐务等部门职能进行了整合,组建了市场监管局,形成监管合力,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行政执法效能明显提升。五是不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双公示”工作,11个县市区及60余家市级部门全面接入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印发了《渭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市级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指导目录》,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行诚信“红黑名单”和联合惩戒措施。年12月建成运行“信用渭南”网站,数据覆盖全市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基本实现全市企业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六是重视加强价格监管。发挥“”价格监管平台作用,开展了药品价格专项检查、旅游景区明码标价、收费公示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及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共受理群众价格举报、投诉、咨询、信访件,实施经济制裁84.83万元,退还群众82.01万元。
六、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规范审批行为改进审批工作的通知》《渭南市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方案》,要求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程序、减少证明、提高效率。一是抓好各级政务中心建设。推行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做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市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已被国家标准委员会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目前,全市除华阴市、蒲城县政务服务大厅正在建设,经开区、高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将于11月投入使用外,其他各县市区、各镇都建成了政务服务大厅(中心),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形成了“市县大厅、镇中心、村(社区)服务室”四级贯通、无缝对接的便民服务机制。在偏远自然村建立了以村(组)干部为骨干的代办队伍,为弱势人群代办相关事务,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年5月份,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第十督查组来我市督查时,充分肯定了我市实行“村民事务干部代表制”的做法,将其做为改革典型经验带回。二是编制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年,结合编制权责清单,采取“三上三下”的方法,市县两级梳理、编制并公开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其中市级项,县级平均项。对于每一项公共服务事项,逐项编制了服务指南,在各级政务和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开,让群众一目了然。三是优化整合审批资源。年1月,我市行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行,目前共进驻单位57个,进驻审批服务事项项,设立窗口个,进驻工作人员余人。创新行政服务中心功能设置,积极推行“三集中三到位”,结合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在28个有审批职能的部门设立了行政审批科,并整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部门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集中、各部门行政审批科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向政务中心服务平台集中,做到了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监管到位。四是推行网上审批服务。把“互联网+”引入政务服务之中,加强审批服务网络建设。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公共资源交易、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已投入运行,市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