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渭南,是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城市。尤其是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当然这都和西安有很大关系。要不然,有人就发声,让把渭南划入西安。
渭南听名字就能知道,这个城市位于渭河南岸。因为在我国古代,很多城市的名字都和当地的环境特征有关。
根据搜寻很多资料,渭南古代被称为下邽、莲勺。春秋时期,渭南属于秦国与晋国的边境地带。战国时期,渭南东部先属魏国,后归秦国所有。秦代时,渭南属于内史管辖,北部设有莲勺县。
西汉时期,渭南地区属于司隶部京兆尹。东汉时期,渭南继续属于司隶校尉部京兆尹。三国时期,渭南属于曹魏的雍州京兆郡。西晋时期,渭南同样属于雍州京兆郡。北魏时期,渭南属于雍州。直至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年),渭南作为县名开始出现,因县城位于渭水之南而得名。
那这么看,渭南是名字出现靠后,最早就是叫莲勺。根据资料,我们大致能猜测下。莲勺作为古代地名,可以这么理解。古代的莲勺,对照现在来说就是今天的渭南东北。
汉代这里设有盐池,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基本靠盐池。能作为当地的经济支柱,根据调查这个盐池,纵横十余里还是挺大的一片。都知道,现在盐对我们来说太过平常,获得非常容易,来源也广泛。可是在古代,这都是战略资源,全部是由官府保持的。
你看古代资料,别看小小的一包盐。古代盐商都是相当富有的。有人把莲勺这个名字和佛教、莲花联系起来。这里面最不靠谱的就是佛教,在先秦时期,还没有佛教呢。
资料显示,莲勺作为地名从西汉高祖元年(前年)开始使用,一直到隋大业元年(年)被废除,使用了大约年。不过最早的记录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前年),属于内史的管辖范围,故址位于今天的渭南市临渭区交斜镇来化村。
靠谱的说法是莲勺县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的一个盐池,这个盐池在当地被称为“卤中”,盐池的面积较大。汉宣帝刘询在年幼时曾流落于民间,一度困于莲勺县的卤泊滩中,后来因当地民众的救助而逃过一劫。
你觉得这几个名字那个好?现在看,好像都差不多,前面两个和渭南相比,好像还没有渭南好听。
不管原先如何,现在的渭南发展的相对较好。全省第五,常住人口仅次于西安,不过在实力上输给榆林、宝鸡和咸阳。陕西推进西安都市圈的建设,如果这个突破口可以,那渭南完全可以搭上这趟列车,好好的发展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