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村卫星照片。
概况
东马村北的村牌
东马村,位于潼关县。由于其位于牛头塬上,而牛头塬恰似一个伸入河南的牛头而得名,村北是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和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西柏村,村东为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万回村,村南为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董社村,古东村等,村西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西幺村相邻。海拔高度约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老村分为东城子、燕家、西城子、小东马等部分。历史上有军户①和民户之分。民户住在东城子,属阌乡县管辖;军户住在西城子,属潼关卫②管辖。后潼关卫改为潼关县,年为解决阌潼两县无界的问题,河南陕西两省曾在塬下的陕西西柏、河南堡(bu)头两村谈判划界一事。抗战期间,蒋纬国曾驻防潼关,驻地就在塬下的西柏村。
站在村北塬上向北看塬下,图中东西走向的是连霍高速和郑西高铁。能看到豫陕界收费站。再向北就是黄河,黄河对岸就是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
东马村现有人口人左右,分成6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金针、花椒等经济作物。青壮年劳力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生产劳动力集中在中老年女性身上。
东马村口的土地整理项目牌,能看到地里种植的花椒树。
东马村中有庙宇四座,最大的是村南沟边的无量爷庙,其次为村西的菩萨庙,在菩萨庙③东的村中街道上,南北各有菩萨庙一座,已无神像。但能看到有祭祀的痕迹。
村中坐西朝东的菩萨庙。
西城子南北巷子中的菩萨庙。这是北边的菩萨庙。
西城子南北巷子中南头的菩萨庙。
东马村中最大的庙,无量爷庙,这个庙有庙会,每年三月三会。早年间因为村里有人在县剧团任职,所以每年都有唱戏。也会有附近的小贩来这里摆摊。
原来的东马小学,现在叫东马村服务中心,前边的广场上,有篮球场。据说今年正月初一有锣鼓表演。
东马村姓氏主要为袁、燕、杜三姓,间或有小姓。在最近几十年间有移民落户。
东马交通道路已经全部硬化,村北有直通潼关县城的道路。村南下塬之后可以到达河南灵宝市豫灵镇。
这条路是通往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的道路。不远处的大山就是秦岭,秦岭脚下的镇子就是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
备注:
①军户,元明两朝世代从军的人家。
②潼关卫,明洪武七年()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九年(),设潼关卫,属河南都司(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说洪武三年设潼关卫)。永乐六年(),属中军都督府。清雍正二年()撤潼关卫,五年(),设潼关县。潼关卫管辖范围,上至韩城,下至灵宝。
③菩萨庙坐西朝东,建筑风格为清代,但其屋顶覆盖机瓦,可见最近几十年内翻修过。
调查实录
1.李鹏
左一,李鹏。
李鹏和爱人在北京某餐饮企业工作,孩子留在家里有父母照顾。李鹏的父母也在附近短期打工。李鹏的妹妹则正在上学。
除夕中午,李鹏一家正在挂灯笼。
李鹏的愿望就是在北京能挣点钱,然后回潼关在县城买一套住宅。
正月初八,李鹏已经动身返京。爱人因为过年回家较晚,所以打算过了正月十五再出门。车票已经订好,从灵宝西坐高铁返京。年夏天,小夫妇还曾坐飞机从北京回家。
李鹏的爱人和孩子。
我们带报纸过去,李鹏的妹妹正在给小侄子指画面中的爸爸。
正月初十,李鹏的父母已经到地里去给花椒树上肥料了。因为父亲今年也准备外出务工,所以家里的农活要提前干一干。
李鹏的妹妹今年已经大四,参加了考研,等待16号分数公布。就业仍旧打算在西安。
2.老杜
村民老杜站在自家的当间。因为老杜家南边就是大沟,所以老杜家南房就是正房,大门朝北开。
老杜家门口挂有中国梦的红灯笼,正房当间有毛主席画像。老杜说在咱这里,任务有两项,给儿子娶媳妇和盖房子。娶一个媳妇要15万。光这一项都是一个大问题了。将来还要在潼关买房,买房的首付、月供都是需要钱的。
除夕中午,老杜挂好灯笼之后,出门来到街上,正好碰到我们。
杜家的两个小伙子都已经在初六返回西安了。家里留有老大媳妇和不过白天的孙子。杜家最担心的还是子女上学问题,村里已经没有小学了,南头的学校教学质量又让人担忧,潼关县城的小学又要户口限制。所以尽快在县城买房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老杜的儿媳妇和自己不满白天的孙子。墙上是小夫妻的婚纱照。
老杜和爱人以及自己的小孙子的合影。
西安工资水平又不高,老杜和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月就算和别人合租,也要摊下来块钱的房租。吃饭自己做也要20块钱左右的菜钱。一个月不到块钱的收入,干一年能留多少?
3.李新良
李新良
李新良,67岁,祖籍河南濮阳,到东马村也已经40多年,自己一个人过。儿子过继到山阳县的舅舅家去顶门户。
李新良在濮阳老家弟兄四个,老大已经去世,李新良排行老二。尽管自己一个人过,但仍不愿回老家去,毕竟自己也是农民,回到老家之后的侄子辈、侄孙辈尽管不会张口要压岁钱,但是打牌什么的一天也要出去好几百。还是自己的家里过年比较好。
4.祝龙鑫
祝龙鑫
祝龙鑫老家商洛山阳县,爱人在西安某餐饮企业工作。女儿祝蒙,在西安文理学院上学,今年也开始签了合同了,预计月收入能到元。
20年前,祝为了避税④以赡养老人的名目落户潼关。现在看,老家陕南的政策更好,不仅没有了税费,而且政府动员从山地搬迁出来,每人每户都有补贴。交通也方便,原来的林地产出也方便运输了。
现在女儿在西安就业,爱人也在西安工作,自己的西安承包菜地,去年承包了60亩,今年计划承包亩,人工费用也不高。忙时雇人,闲时自己也就干了。
自己的兄弟们20年前就出来从事矿业了,在河南灵宝故县一带。不论大小,也都是老板了。情况比自己好多了。
备注:
④年之前,农业税费所产生的农民负担及其沉重。在河南灵宝,主要是农业税和特产税。对于祝龙鑫而言,主要是农业税和林产税。尽管当地政府允许砍伐秦岭里的松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极难运输出去。所以祝龙鑫把这个做法叫做,避税。年全面减免农业税,随后又有各种补贴。农民负担才减轻下来。
5.赵家父子
老赵
老赵家里的大锅,老赵的爱人还在用风箱。
老赵早年学过木匠,弟兄四个。为了家里的庄稼有化肥上,去学了木匠,学了两年之后,可以一天挣到5块钱了。就回村当木匠,给别人打家居,做门窗。后来河南木匠大量涌入,老赵离开潼关去了山西。随后为了子女就学,回乡。
赵家兄弟,左是老大,右是老二。这是除夕,给祝叔叔家帮忙贴春联。
老大儿子赵江鹏,今年大四,劳务合同已经签了,过年之后就可以上班了,虽然是试用期,每月块。但是终于不再是自家的半个劳力了。
正月初十,赵家父子三人在给院墙挖地基,开春暖和之后就可以请人来把院墙修起来了。
父子三人,正在开挖地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关于今后的打算,赵江鹏还是想离家近一点,“我东马多好哪!”
老二赵建鹏学过厨师,也跟别人在临汾打过井。关于今后的打算,老二光笑不说话。
6.老袁
老袁,老袁家墙外就是西城子南北巷子中北边的菩萨庙。
老袁今年68岁,东马老户。自家的房子是年自己建的,院子里有自己从山上挖下来的野竹子,银杏树也有年头了,已经开始挂果了。老袁不打算买。“卖了干啥,我这传给儿孙多好,都挂果了。就是有点密,这不是问题。”
老袁专门交待,你看照壁墙上的土地庙的对联,别家的都是“地里生白玉,土中产黄金”,我的是“致富条条是路,图强步步登高”。这个寓意好,立意高。这是潼关中学的一个老师写的。
老袁家照壁墙上的土地庙。
老袁见我们带了相机,给我们讲了东马的东城子,西城子。小时候还有城门,年前后,城墙城门都没有了。但是你可以看看东马的老街门。门前有台,牲口从沟底驼水上来之后,就放在门口。门上有专门的活动的门槛,牲口进的时候可以抽走,这样就避免了牲口的踢踩。有条件的家庭还有砖雕的土地庙。
老街门。
大门和墙边的台阶。
老宅墙上的土地庙。
现在的土地庙,拍摄与东城子的老杜家。
财神,拍摄于老杜家。
土地庙,拍摄与不知名的老太太家,老太太今年近90岁,耳朵听不见,几乎无法交流。
院子里要有财神,财神在门后。当间有先人,要有牌位。名字要自己填。腊月二十三要迎灶王爷,月尽要送灶王爷。要给神上贡品。至于贡品那就看你个人情况了。
7.丧事
正月初十去村里的时候刚好赶上一户有丧事。门口贴白联,执事单也是白纸黑字。在街道上搭棚。每到饭点,孝子们要去坟上给打墓人送饭。
丧事事主的门头。白色是挽联,院子里墙上贴的是执事单,就是村里邻居们操办这场白事情的工作人员安排表,中国,尤其是农村都是熟人社会。大家相互帮忙就是了。祝龙鑫的爱人也在这里帮忙,祝龙鑫说,自己在家的时候,那就去帮帮忙,自己不在家,就算了。现在由于年轻人都外出了,如果不在年节里,连抬板(棺材)的年轻人都找不到,60岁往上的人成了抬板的主力了。
东马村里的招工启示。
8.小店
除夕当天,在东马村的一个商店遇到一对正在打扫卫生的兄弟。哥哥是普通工作人员,相对性格内向。弟弟在苏州务工,相对性格外向。交谈之中,弟弟一直提到自己的孩子就学问题。自己外出了,孩子交给父母,在河南灵宝市豫灵镇上学。
小店的兄弟两个。扫地的是弟弟,站立的是哥哥。哥哥在咸阳某单位工作,弟弟在苏州务工。
初十再去时,兄弟二人都已经离开老家了。大哥回了咸阳,弟弟回了苏州。老太太讲,这房子是老二打工挣得,原来我们的瓦房拆了。让老二自己经营小店,他说,你看指望这个能够花不够,你老两口指望这个还能养活自己,我得出门去挣钱。
看爸爸照片,这个孩子是老二的二小子。
一个比一个高。老人是店主,旁边是老二儿子的两个孩子。
除夕,老二儿子给我们讲自己家的小孩在河南灵宝豫灵上实验二小。因为自己的老丈人在豫灵。全村就他家一个娃在豫灵上学。
临近过年,小店的招牌。
过年传统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当天要吃饺子,下午饭点要响炮。这是年开始的节奏。
除夕,早上起床后就开始打扫院子,清洗大门。在门口上挂上大红灯笼。临近中午,开始贴对子。在贴上对联之后要在门边上别上柏树叶,寓意家业常青。对联贴好之后就可以响炮子,响炮就意味这开始吃饺子了。
除夕,进村的车,看来是回来扫院子的。
除夕早上10点左右,东马人已经挂上红灯笼了。
祝龙鑫给自家贴对联。
老赵在给对联上插柏叶。
如果家中还有人戴孝(灵宝人叫送盆子,就是灵堂之前的香盆在亲人去世三周年的时候要送到坟上。三周年,这个时间可以更长,但一般不能短),对联就应该是这个颜色。,不能用大红色,可以是蓝色、紫色、绿色、黄色。
临近擦黑,要到坟上给祖先送钱,点灯。也叫扎灯,用三根小棍,撑起一个白纸糊的灯笼,里边点上蜡烛。按照传统,这个灯笼要在坟地才糊好。现在已经简化,甚至只用在地里用铁锨挖一个坑,里边点上蜡烛就好了。
东马村居民家中的祖宗牌位。格子里是要填上祖先的名字的。
大年初一,按照传统,早上天不明就要起床,起床后吃一碗饺子就要到本家去拜年,所谓拜年就是给每家当间的排位磕头,长辈磕头。长辈要给压岁钱。讲究的人家会在当间的地上铺一张凉席,来人就跪在凉席上。后来就越来越不讲究,除了血缘、感情较近的之外,不用再磕头了。赵江鹏兄弟两个今年初一起来已经8点多了,父母安排之后就去拜年了,不到10点完成任务。初一这一天就可以自由玩耍了。
老赵家里的木杠。
大年初二,要去老丈人家。这个老丈人的定义是只要订婚之后,就算老丈人了。头年的新女婿去要带足四样东西,烟、酒、肉、吃食,第二年之后就不用再带足四样,两样即可。而且头年的新女婿去了是要给老丈人家磕头的。
在东马村塬下的灵宝市豫灵镇麻庄路口,红火的生意。都是过年拜节走亲戚需要买东西。
一身红的新媳妇儿。
准备装车。
准备出发。
去东马的路上,拜节的一家三口。
在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麻庄路口,销售很火爆。
东马村街道上的回娘家的人。
东马街道上,拜节的人。
老赵家招待客人的饭菜,中间的砂锅里边是烩菜。赵家老二学过厨师,调的芥末汁非常不错。这家来拜节的女婿也是在上海打工,约赵家老二明年去上海过年。
餐厅就在前檐之下。
老赵家里的(juhuozi)
大年初三,开始相互走亲戚,主要就是姑舅姨。排名没有先后,自己年前或者电话约定。今天在这家聚聚,明天去那家聚聚。
大年初五,也叫破五。寓意年节告一个段落,如果农活较忙,就可以上地里开始干农活了,现在都不怎么靠农业了,所以出门务工的,也都开始慢慢着手离开家去工作了。初五这天按照传统是要用五样豆子熬粥的,要响炮子。实际上,这天吃一顿饺子,起床之后要响一串鞭炮。
我们在赵江鹏家看到了早年间走亲戚用的礼盒,当地叫局盒子“juhuozi”。长约45厘米,高30厘米,宽15厘米左右。携带的时候用包袱一包,然后可以斜背,也可以单肩背。盒子里边装的是蒸馍、包子、麻烫。每到一家亲戚家里,要留下几个,同时亲戚要给你回几个。时间长了,都知道这是从那家拿的馍,谁家的麻烫炸的不好等等。
在赵家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两根木杠子。这个木杠子是摆在门口的,据说是挡年或者挡财。我的理解是挡住不好的东西不要进门,同时挡住好的东西不要从自家院子里跑掉。
提到过年蒸馍,老赵给我们这样讲。在山西风陵渡一带,过事情、过年有蒸小馍馍的习惯。一个馍只有大约四分之三烟盒那么大,这样的安排是可以实现吃多少拿多少,免得吃饭结束之后到处都是小块馍馍。我们在赵家吃饭的时候,赵家的馍馍并不大,看来显然也是这样的考量,过年大家都吃不了多少,把馍变小,这样就可以避免一顿饭后到处都是小块馍的问题。
关于油条,在早前,由于保存方式的问题,把油条风干可以储存很久。到二月二的时候,就有啃狼骨头“风干后的油条”,喝狼血“红米汤”的讲究。
关于砂锅烩菜。过年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主要热菜就是一个砂锅烩菜。里边有萝卜、海带、肉方、粉条、白菜。
关于凉菜。凉菜有糖姜莲菜、冻子肉、皮蛋、牛肉等等。
关于背礼物。现在已经彻底被市场取代,大量的奶、营养快线、果汁、八宝粥取代了过去的馍馍、包子和麻烫。
大年初十,东马村的孩子。
绸缪今年去那里打工的年轻人。
大年初十,在家打麻将的老太太。旁边是过去东马没有深水井时,吃水用的旱窖。
结语
潼关到东马的公交车。
我在厂矿大院长大,虽然也有乡村过年的一些记忆,但已经完全模糊。直到这次做东马过年的调查时才了解到原来在农村过年的讲究有这么多。这是一个和我已有经验完全不同的地方,我不得不谨慎而且敏感的感受和记录。
对于东马而言,从明朝的军户、民户这样的职业固定的社会形态到如今多种属地、多种行业的现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解放。政治经济是促成这些变革的原因,卫所制度的取消导致了军民户籍的一致;建国后一些列的土地政策的变化,约束东马人的身份属性;多年之后的市场经济,又让东马人的身份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从单一的农民变得更加多元化。经济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大城市,但是他们依旧渴望在县城实现自己的城市化。这场变革注定深远而持久。在变革中能流传下来的过年习俗也会逐步的简化简化再简化。以至于简化到我们时不时的需要去一些旅游景点才能想起来我们的儿时曾经是这样过年的。习俗注定是和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会消磨掉一些旧民俗,也会产生一些新民俗。
东马村头坟茔上的柳树和近处等待春天发芽的花椒树。
东马塬下的西峪河。西峪河最终在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阌底村和老北寨附近流入黄河。
对于东马的村民们,无论年轻还是年长,他们中间的一些无论最后选择留在东马或者离开东马,至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贴上过东马的标签,做过东马人。
离开东马的时候,PM2.5大约在以上,风很大。黄土在空气中间弥散,远远的只能看到平地上那些坟茔上的巨大柳树和沟里蜿蜒的小河。近处田野里的花椒树在寒风中摇曳,等待着春天的复苏。
李春晓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