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2日)上午,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演播室召开“迎接党的十九大,建设三地一中心,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建国就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情况向媒体进行通报。
市住建局党组副书记、新闻发言人李建国就渭南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情况向媒体进行通报。
据李建国介绍,近年来,市住建局按照“拉大城市框架、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思路,坚持“北进、南优、西融、东拓”,加快发展“一河两岸、五大组团”,大力提升中心城市的宜居度和市民满意度。
渭南市中心城区建设初见成效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市住建局先后实施了总投资亿元的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改善了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
13条主次干道断头路全部打通,“四纵四横”道路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连霍高速东入口改造提升竣工通车,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路网结构日趋完善。市住建局按照“外成环,内成网,节点畅通”的要求,修建了胜利大街中段、前进路北段、渭河大街中段、车雷大街中段、西岳路中段、金水路中段、杜化路中段、六泉路中段、崇业大道、新区东路、胜利大街西段、工业大道、幸福大街、居易大道等46条道路,总长度达83公里。年以来,打通30条断头路,逐步形成了主城区九横八纵、高新区六横九纵、经开区五横六纵的主干路网,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南北不通、东西不畅的问题,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城区“四纵四横”道路提升改造全面展开,有力的提升了城市品位。渭东新城、华州大道等项目启动实施,加快区域融合。
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即将完成,渭东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华州与主城区加快融合,城市框架不断拉大
公园景观绿化建设亮点纷呈,先后实施了渭河综合治理、南塬生态绿化、渭河两岸景观林带、湭河南段景观绿化、渭清路两侧绿化景观长廊、高速公路西入口、东入口绿化改造、滨水东区老河堤景观示范段、高新区敬贤街两侧绿化长廊、经开区渭富桥、渭蒲桥、沙王桥三桥入口景观改造等58项绿化工程,,城市“新形象”逐步显现。投资46亿元,高标准、大手笔打造的湭河湿地公园、人和公园、金水公园等项目推进顺利,使渭南主城区公园个数达到了10个。实施中心城区水系建设,形成贯穿城市南北生态水系,使中心城区湖水面积达到余亩。
新建了人民公园、人和公园、沋河湿地公园,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这些工程的实施大幅度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基本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水成系”的城市风光。目前,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
“补短板”成效显著,共计实施民生类项目70余个,完善了城市雨污排水管网建设,实施了城市综合管网下地工程。全面完成弱电入地,北水厂建成投用,经开区实现供水。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后,彻底解决城区供水、供热难问题。民生工程又好又快,渭南中学、渭南初级中学、渭河小学、经开区公立幼儿园等10余所学校投入使用。瑞泉中学迁建、高新区第二小学、市政府幼儿园等11所中小学和11所幼儿园开工建设。市区公测建设全面开工,医院、医院、市博物馆、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市图书馆、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多所新规划的学校开学招生,黄河水即将引入主城区,热电联产、充电桩站、供热供气管网建设步伐加快,功能配套日趋完善
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实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结合棚户区改造和扶贫移民搬迁,市民安居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市住建局狠抓建设分配入住,分配入住超额完场年度任务。在省对市考核中居第三名。加大棚改工作力度,全市44个棚改项目进展顺利。中心城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2.4万套,货币化安置2.2万户,货币化安置率达到87.77%。积极消化市场库存,结合棚户区改造和扶贫移民搬迁,通过加强存量房调查摸底,推进货币化安置,积极搭建“去库存”平台,促进中心城市商品房销售持续较快增长,压力明显减轻。
发布会后市住建局相关领导就中心城市的具体建设情况等参加了访谈。
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市政设施维护大提升,在道路、绿化、路灯、供排水、防内涝等方面,坚持“网格化”管理,有力提升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水平。目前,市政公用设施完好率达到96%、亮灯率99%、气化率85%以上。净扫细保,实现城市环境卫生大提升。通过完善考核办法、坚持月检查季通报等,特别是对经开区、高新区机扫率低等突出问题及时进行专项督办,促进中心城市环卫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精细整治,实现市容市貌大提升,以治理城区“八乱”为重点,加强行业指导和工作协调,重点抓好户外广告、“门前四包”等日常规范管理,继续加大扬尘治理工作力度。
来源:渭南交通广播选自华山网(郭彦辰/图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qq.白癜风初期症状有哪些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