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渭南市大荔县长安屯村为例,利用视觉感知法、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法以及景观美学角度的定论研究,从当地及周边地区体验者、专业设计者以及美学家理论的角度出发,为方案设计前期做好准确定位,力求设计更加满足体验者审美需求。统计结果显示,景观专业人员与当地人设计审美角度存在偏差,当地生态性缺失,遗址破坏较严重,村庄自身建筑及产业特色不明显。尽管田园综合体外在形象以及对美的鉴定随人而异,但对于相似视觉要素会有相似感知。景观美学分析对于进一步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帮助。
“田园综合体”是依托生态发展,以农业为基础,遵循以农为本、综合性、特色性、创新性等原则,融合休闲产业市场为导向的智慧集约型大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生态绿色田园生活模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各地兴起田园综合热,对于乡村实体用户、体验者与设计者的相关理论在审美方面的差异应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建设什么样的田园综合体能够真正满足体验者的审美需求需要进一步思考。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因各地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存在很大差异,设计不应千篇一律,应针对各地的特点与当地人审美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规划方法进行设计。笔者从理论与操作层面对田园综合体景观美学进行分析,为整体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视觉感知法
视觉感知作为风景园林理论下的一种基础理论研究,覆盖了心理、生理、精神等多个方面。它是一种结合了不同群体审美体验的评估和评价方法。在评估景观视觉感知时,系统的抽样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对照组,选用不同的位置和视角变换来观察景观,是站在景观体验者的角度对景观进行采样分析进而进行评估。景观建筑方面专家Eroglu等指出:景观视觉感知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反映了文化、经济、生物三者间的相互联系。
1.2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法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法作为一种地域美的评判标准,是景观规划研究的基础。HannesPalang提出环境景观美学强调多样性、统一性、连续性。郑文俊提出乡村景观美学质量的评价从自然性、奇特性、有序性、多样性和文化性5个方面来研究。ErtanDüzgüne?等提出视觉景观质量一方面与景观多样性、自然性、和谐性、神秘性等参数相关;另一方面,它与自然性、色彩多样性、地形、水元素和人为因素有关。结合前人的经验观点,以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具体要求,总结可知设计需要同时考虑生态性、地域性、空间秩序感、产业多样性和历史文化性。
2.视觉感知法对当地人与周边城镇居民审美分析
2.1抽样调查
从长安屯村当地居民、周边村镇、大荔县城、西安市各随机选取30人作为对照组1,选取名景观专业的学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