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渭南
张娟,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特聘作家,渭南诗词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协副主席,秦岭书院执行主编,临渭区作协官方平台执行主编。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明诤臣杨爵》。
早上,窗外飘舞的雪花使我想到,今年这个年节真是满怀喜庆,从年尾到年头,数次白雪降祥瑞,没有什么能比白雪红灯笼这个对比强烈的色泽更能表达新年明艳的色彩。
一直觉得中国人过年是一个睿智的选择,就像二十四节气能精细划分季节,适时安排农事又满含诗意和哲理一样,过年的深刻内涵体现在文采斐然、祝福诚挚的对联里,体现在壮志雄心、催人奋进的炮竹声里,而她的深意更体现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过程中。
旅途漫漫,人生不易。我们这一生难免遇到暗夜里道路崎岖,需要经历咬牙和泪、风雨兼程的艰辛。中途千奇百怪的磕磕绊绊,使我们无意中背上了许多负面情绪,诸如颓丧和退缩,诸如愤然和歧途等等。如果不及时整理,总有一天会压垮我们,违背初心,甚或面目可憎。我们的先祖因循四季更迭的原理,创立过年这种节日,强行按下暂停键,让我们以过节的名义休整。
腊月农闲,我们洒扫屋宇,清理废物,添加新物件;我们祭祀先祖,咀嚼他们的过往,更好地传承遗志,继往开来;我们洗刷灰尘泥垢,置办新衣,以新的面貌亲友互访,在觥筹交错间一吐心中块垒,或得到抚慰,或得到契机、启迪。即便仅仅是陪着吃一顿饭,也能舒缓疲惫,蓄养精神。过年,过的就是一个把过去打包,把无用的东西遗弃或者封存,鼓足勇气继续前行的态度,这叫做,“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借自然界万物更生的时刻,举行盛大的仪式,为未来壮行,这是何等果断明智,又是何等的现实又浪漫!
瑞雪兆丰年,我们与亲人围炉夜话,闲聊中,不期然的被一语惊醒,豁然开朗;红灯笼照亮黑夜,我们将在漫天焰火里按照新的思路,启程!红灯笼更是我们背后永远的温暖,家在灯火后面,支撑也在那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以全新的精气神面对一切!这就是我们炎黄子孙,每每踏着风雪,不论远近都要回家过年的真正意义。那些繁复的年节风俗,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气韵更加的丰沛,更加的绵长!
我喜欢过年,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过年跟半个世纪前的过年,在形式上已经截然不同。我们可以理解。毕竟当下生活方式、节奏以及物质基础与小农经济时代的情况,无法对比。但是,过年这种遵循天人合一、顺应大道的理性一直是一样的。半生星月,我已经历了那么多的冷热,看尽人世间的眉高眼低。但我更是明白——人生,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往前走,而是勇往直前才会有希望!过往皆基石,所有荣辱,所有苦痛或欢乐,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一生必有的参数。
记得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当一个作家,码字的水平也未必称得上作家,我的本意是,入世的游戏开始,拿得一手破烂的装备,选择着了一条荆棘遍地的路,只好用笔缝补人生。然而,亲朋好友抬爱,寄予我厚望,我不得不奋力勇为,前面也有不少的文字,或搬上舞台、屏幕,或获得一些荣誉。但自庚子岁新冠瘟疫以来,这个世界比以往更加喧嚣和浮躁,我的心情亦随着各种消息跌宕起伏,那支缝补的笔,便有些沉重,致使创作状态不佳。小打小闹有不少,与自己,则无法腆脸安心。当然,我也坚决不容许自己未经悉心准备,乱写东西。有一部述写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小说《零点》,也有一部描写渭南塬区红色英烈的传记小说《南塬英烈传》,都已写出大纲,相关资料正在搜集整理当中,皆已过半,这一项,勉强可以面对朋友们的关心。另外写我们塬上植物的《秦地无闲草》系列散文,写渭南关学大儒生平事迹的散文等,都属于“一夜想了千条计,图明计在席底里”的空想阶段。不过,也都零散的整理了相关的笔记,在此先告诉大家,算是我的自诩吧,我觉得我会写出来的。
过去两年码字不行,读书却和以前几十年一样,从未中断。可能因为,初发表文字,自鸣得意,觉得自己还行。写着写着,忽然害怕起来,越发觉得自己井底之蛙,见识浅薄,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我所掌握不过九牛一毛,我只有更加的用心读书才行。个人偏好,近两年我读的关学专著、网络文学作品较多,接下来准备读的是《本草》,打算探讨植物,还有两部金一南教授的《苦难的辉煌》系列著作,都是为后面的创作打基础的读物。
流光笑掷,未来可期。新的一年里,祝愿朋友们虎虎生威,心想事成!今天,大年初七,也是传说中我们人类的生日“人日”,也叫“人胜节”,大家记得吃一碗燃面,让我们和这个世界的牵牵绊绊,永远也扯不断,让自己活得健健康康,多多见证人寿年丰的良辰美景,年年相见,年年喜!
END
想了解更多资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