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的追赶超越,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打造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及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4月25日,在“迎接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奋力追赶超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说到。
渭南“追赶超越”目标明确盼经济总量全省第四
作为陕西的“东大门”,渭南的经济体量一直处在全省的中上游,但这在陆治原看来还远远不够。
“去年我们的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第五,和第四名差了多亿,我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渭南能够进入陕西的第一方阵,我有信心,渭南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陆治原认为的第一方阵就是最起码得排进全省第四,这是他的最低目标。
记者了解到,仅去年,渭南的传统能源产能同比下降了30.5%,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1.4%;今年一季度,全市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长19.8%,工业增长的新动能初步显现。
在农业上,陆治原认为应该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为抓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转型升级让工业短板成优势新兴产业为“关键词”
“渭南的短板在工业,但是希望和潜力也在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渭南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渭南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在发布会现场,陆治原认为,要实现他所设定的目标,接下来渭南一方面要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型产业。
数据显示,去年就关闭渭北地区煤矿18处、退出产能万吨,压减炼铁产能60万吨,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非常坚定。
“我们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建设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基地,沃特玛、天臣、星美3大新能源电池项目已落地投产,帝亚一维新能源整车制造生产线开工建设。”陆治原说到。
据了解,当前渭南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速新旧动能的有序转换,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工业、精细化工、通用航空、装备制造5大产业。
根据预测,今年底,渭南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产能将达到30兆瓦以上,可望形成千亿元产能,占全国产能的三分之一左右。
产值提升最终让百姓感受实惠机制确保项目“按时按点”推进
不论是经济总量的目标还是工业产值的提升,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终能切身感受到了实惠才是最终目标。为此,渭南开建了一系列民生工程,其中教育和医疗成为大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